乡村剩男并非只是个体的遗憾

2016-02-25 13:16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乡村剩男并非只是个体的遗憾

本报24日转发中国农村光棍现状调查一稿,引发热议。30岁未婚光棍一生几乎成定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光棍村”,中年未婚成了很多农村男青年的痛。社会学家的调查显示,一些农村的光棍率之前较为平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急剧上升,农村光棍现象目前变得非常明显。

南方都市报:

该调查曝光前,最近被反复讨论的是农村彩礼话题。有的地方彩礼动辄几十万,相关报道甚至还提到彩礼拿秤称这样的细节,很多人自然而然认为彩礼过重是农村光棍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为此打抱不平,痛斥这种习俗。可深入想想,彩礼近年在很多地方变重,难道纯粹是因为家长不通人情?显然,习俗改变有它的逻辑,嫁女不是商品交易,但也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理解风俗的变化,如今各地的彩礼之所以普遍提高,用俗话来说,主要还是因为男多女少,女孩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结果经济条件好的能找到对象,而家庭贫困的则只能落单,彩礼变重反映的就是这种趋势。

北京青年报:

与剩男剩女的标签相比,农村剩男的标签无疑沉重得多。这种沉重不仅仅是因为剩男标签前面加上了农村这个特定地域的限定,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剩男本来就是各种社会问题叠加的结果与产物。也就是说,虽然农村剩男也是剩男,但是这个概念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剩男完全不一样。在农村剩男的身上,人们不会发现城市剩男剩女身上的那些娇气与矫情,反而会发现现实中种种突出问题的汇总。因此,在看待农村剩男问题时,应该放下标签化思维,放下之前的刻板成见,把这个问题当成是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议题,首先看到这个议题背后那些隐藏并汇聚起来的诸多问题。

京华时报:

与大量结婚困难的乡村男子相对的是,在城市中,存在一个庞大的“剩女”群体。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月23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显示,仅北京地区,大龄未婚女性就有92.5%集中在城镇,城镇大龄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占比达81.1%。这些数据足以让人明白,这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大。乡村旷男和城市剩女就像两道永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他们之间横亘着的,就是当下社会失衡的难题,没有持续消除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努力,将无法有效破解。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