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全国首个“二孩家庭日”暨二孩家庭关键数据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调查数据显示,养二孩最大压力是“育儿难”,而在已经生育二孩的家庭中,最突出的家庭矛盾是夫妻关系的紧张。该活动还倡议将2月22日设为中国“二孩日”。华商报:
倡议每年的“2·22”成为中国内地的“二孩日”,是孩子诉求和成人焦虑的另类呈现,可以引起各方关注,进而面对具体问题,提出应对方案,解决现实问题。因二孩出现的老大危机和成人焦虑,是极具个性而又无解决先例的家庭问题,也是社会矛盾通过家庭向外扩散放大亟待共同面对的问题。政策的因素,源于时代需求和社会变化,而将政策因素施加到家庭成员头上,形成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联系。历史因素与政策变化,家庭与社会的关联,现实生存状态与未来生活幸福的碰撞,意味着化解二孩焦虑,不能由家庭成员“一肩挑”。基于此,设立“二孩日”是有积极意义的。
郑州晚报:
应该肯定活动主办方关注二孩的热情,但所谓的倡议,专门设立一个“二孩日”,却无此必要。因为,全面二孩时代,对于已经生育二孩的家庭而言,每天都要接触养育二孩的问题,而社会与此相关的配套建设,更要经历二孩考验。换言之,二孩问题需要公共力量的持续关注,专门去设立一个节日关心她或者他,有点形式主义,反而忽视了真问题。无论是制度层面的公共建设,比如城市多建设一些普惠性幼儿园,抑或个体层面的家庭收入增长,多给孩子赚一些奶粉钱等,靠的都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式的践行。面对养育二孩领域的真问题,我们应拿出恒心,让每天都是“二孩日”,从容消化社会家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南方都市报:
所谓的城市“养二孩难题”,很多是因为家长自身的焦虑及过高期待而产生的,他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穿最漂亮的衣服,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这种情况下,养一个孩子都可能让他们在经济和精神上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现在他们把养两个孩子可能带来的问题看成会是养两个独生子女问题的叠加,这样,慌乱、不安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