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能否完全替代纸质阅读?近日,有医生和学者表示,网络文化始终无法代替书籍的“纸墨香”,当我们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时,别忘了它不仅是偷走时间的机器,而且可能还会导致记忆力和创造能力退化。
专家:使用智能手机主要动用左脑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曾说,手机阅读是实用的、随机的,属于一次性消费。如果传统阅读是主食,手机阅读则是饭后甜点,以甜点代替主食的人必定营养不良。所以,当我们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时,别忘了它不仅是偷走时间的机器,而且也容易诱发诸多负面问题。
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苏志伟表示,人的右脑主要处理直觉、想象及情感思想等,左脑则是理性推理、线性思考、实况调查。而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时,主要运用左脑,倘若长期偏用左脑,就会令右脑功能退化,造成削弱集中力、记忆广度,最终连认知能力也会退化。
苏大夫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过度沉迷手机的人,除了容易罹患颈椎、视力、手指等方面的疾病外,还容易对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执行能力、书写能力等在内的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以致影响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数码痴呆症”。
石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吴彦敏、河北医科大学心理研究室副教授何义芳,也都认为过度依赖手机阅读可能影响记忆效果,从而导致文化素质下降。
业内:“两种阅读方式”需找到平衡
尽管手机阅读有着诸多弊端,但“低头族”越来越多已成客观事实。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上升了9.9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比2013年减少了0.21本;人均报纸阅读量比2013年下降了5.82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有所提升。
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国升表示,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着许多负面影响,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因此,继续推动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的结合和平衡,提高阅读效果,应是政府和全社会一起努力的方向。 (李 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