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车借给表弟,让表弟在女友家人面前有面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因为借车协议上的一句话,却让这两家人闹翻了,甚至闹到了报警的地步。
春节期间,26岁的小张要回女友家乡涪陵见其父母。为了方便,也为了装点门面,小张想找表哥小李借他新买的长安轿车。“本来不想随便借车的,害怕出事。但考虑到这层关系……”小李考虑再三,答应了表弟借车的要求。小李的妻子小琴最初有点不乐意,但在丈夫的劝说下,还是同意把车借给小张,不过要求双方签署《借车协议》。协议中规定了用车安全,用车期间一切事故由小张承担,不能酒驾和做违规违法的事情。
借车回涪陵很顺利,还完车后,小张准备把协议拿出来撕毁,顺便看了一下协议内容。不看还好,小张看过后,气不打一处来——协议上有这样的内容:“由于你的父亲有残疾,听力障碍,但能听清楚部分内容有理解能力,可以作为担保人。”还写着,这辆车承保事故费用是50万元,如果撞人后有超出的金额,由小张赔付。考虑到小张经济条件有限,但也不能规避责任。
小张看完协议后,气愤地给小李打了电话。“我经济条件是没你好,你也不能侮辱我啊。”因为协议是小李的妻子小琴起草的,小李说他其实也没详细看内容,让表弟别多心。可没料到,小张天天打电话来找表哥。小李觉得被骚扰,也解释不清楚,13日晚上,他打电话向110报警。
“都是亲戚,何必因为小事闹得不愉快。”民警通过电话进行了调解,表哥在电话中给表弟诚心道歉,小张最后也表示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