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赢得人心软实力

2016-02-15 09:09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企业“走出去”赢得人心软实力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在印尼承建的加蒂格迪大坝。

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加蒂格迪大坝项目和阿迪帕拉电站项目,一个身处亚热带雨林的群山之中,一个面朝广阔的印度洋。

这两个相距200多公里的项目,有着共同点——都是印尼政府极为看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由中国国企承建。

它们在海外市场的曲折经历,与近年来大多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类似,在展现中国制造、中国技术硬实力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以心交心”的“软实力”,逐步赢得当地民众的认可,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中国企业来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

芝马努河蜿蜒流淌,由南向北纵贯印尼西爪哇省。河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雨季的洪涝灾害、旱季的缺水。建在芝马努河中游的加蒂格迪大坝,为面对天灾束手无策的当地居民带来了希望。

72岁的塔塔住在芝马努河下游的苏拉巴蒂村,以务农为生。在加蒂格迪大坝库区,他告诉记者,“有了这座大坝,以后旱季也可以耕种了,不用去山里接泉水了。”

几乎一辈子生活在此地的塔塔知道,这座大坝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历经法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公司设计、论证,50多年后,最终由中国企业得以实现。

2007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电”)与其他4家印尼企业组成联营体负责加蒂格迪大坝的施工建设,其中中方企业在联营体中处主导地位。经过长达8年的建设,大坝工程基本完工,2015年8月底,大坝顺利蓄水。目前,正在建设二期水电站项目。

这座大坝给塔塔家带来的改变不止于耕种,让当地人欣喜的是,中国企业的到来,为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

“我的孙子、儿子、女婿都在中水电上班。有的在灌浆队工作,有的做铸轧工。”自从有了这份工作,“他们都买了新的摩托车”。最令塔塔高兴的是,中国企业把工作机会带到了家门口,他“能每天看到孙子了”。

当地居民丫丫已经在项目上工作8年了,是加蒂格迪大坝项目为当地创造800多个就业岗位中的一例。被中水电公司聘为司机以来,丫丫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月收入比之前提高了一倍,最高时可达到500万印尼卢比亚(约合人民币2300元左右)。

受雇于中国企业的当地居民不仅在经济条件上有所改善,在技能上也得到大幅提升。

负责金属结构安装的王连忠是加蒂格迪大坝项目上的老师傅,他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一开始这些当地工人只能干一些力气活儿,现在许多人已经能胜任电焊、金属制作、操作推挖机、汽车驾驶这些技术活了。”

在位于印尼中爪哇省西南部的阿迪帕拉燃煤电站项目,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阿迪帕拉燃煤电站项目是印尼第一个“1000万千瓦一揽子电站建设项目”的收官之作,由中国通用集团旗下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技”)作为总承包商承建。

当地居民雅蒂在阿迪帕拉项目现场的日常工作是负责办公区域的保洁,她的丈夫也被聘为司机。雅蒂说,她所在的村子总共有15人在阿迪帕拉项目工作。最让她感到满意的是,每天下班骑摩托车半小时就可以到家,这让她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在此之前,她不得不远赴香港和新加坡打工。

获得当地居民认同不乏曲折过程

现如今,丫丫与中国同事已“打成一片”,平常大家相处“非常友好”。

中资企业与当地雇员、居民的融洽关系,并非从天而降,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切实行动获得信任,其中不乏曲折过程。

阿迪帕拉电站项目部副总经理骆毅对此感同身受。

骆毅看到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教训。他举例说,“印尼过穆斯林新年时,当地有发13个月工资的惯例。以前有中国公司,趁节日前先解雇一批员工,这样可以省去一笔支出。实际上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在骆毅看来,公平、公正地对待当地员工是赢得民心的第一步。

与许多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一样,与当地劳工组织打交道是必上的一课。

骆毅负责的阿迪帕拉项目并非一帆风顺。项目开工不久,周边乡镇的一个劳工组织找上门来,要求项目部从该组织中雇用劳工并采购原材料,并以此为由干扰施工进行。但由于项目的土建施工工程已按原计划分包给印尼国内的其他施工企业,当地劳工组织的要求难以满足。

骆毅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一个外国公司的大型项目进来,当地人抱有很大期待,希望能够从中获益”。

“要给当地人带来一些切实的利益”。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与沟通,中技公司采取了变通措施,在当地分包商无法正常履约的情况下,依据合同要求施工分包商停止工作,由中技接手了进场道路和场平施工,同时从当地劳工组织采购原材料并雇用劳工。最终,消除了劳工组织的抗议和干扰,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阿迪帕拉项目的建设高峰时间,有2000多名印尼员工被聘用,中国员工与印尼员工的比例基本达到了“1∶4”到“1∶5”的水平。虽然直接从中国雇用熟练工人的效率可能更高,但骆毅认为,积极为当地创造就业,是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这得到了当地居民和印尼方的认可。“在许多地方,外来企业和海外劳工被认为是工作抢夺者,但阿迪帕拉电站项目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来自业主方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LN)的高级机械工程师Endry Hse对记者说。

中国企业在海外要学习的功课还有不少

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一定要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不然会因此闹出小摩擦。加蒂格迪大坝的印尼司机丫丫举了一个例子:“有的中国师傅做示范时习惯用脚指点,在印尼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一开始会造成一些误解,后来互相解释后就不再是问题了。”

坐落在阿迪帕拉项目厂区门口的一座精致的清真寺是由中技公司修建的。印尼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公司重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这座清真寺原本规划在厂区内部,但考虑到当地居民进出厂区不方面,中技公司贴心地把清真寺建在了厂区门口。

当地的民生要体现,帮助翻修清真寺、翻修幼儿园、修路、修水沟……日常的人情往来也不能少。几年下来,加蒂格迪大坝项目副总经理任明海有了一本非常细致的“记事簿”——“宰牲节”给当地村民送羊;当地员工举行婚嫁典礼或家中添丁,去贺喜;当地员工生病,去探望;为支持当地教育,给学校捐教材……

任明海说,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逐步的。“以前‘走出去’的企业少,可能在一个国家只做一个项目,一些企业不太重视当地的口碑,想不到做这些事情。随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项目一个接一个,在当地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就非常重要。”任明海说。

既有好口碑,又能给当地带来好处的企业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这种“受欢迎”的程度有时让王连忠有些为难了。“好多干过一期大坝工程的当地员工跟我打招呼,希望能回来上班。”而二期水电站工程刚开始,这些员工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从内心来讲,我真的很想把他们都招回来。”王连忠说。(中国扶贫基金会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为本文采访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