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央视春晚今天进行备播带的录制,这也意味着今晚之后,整台节目的节目单从演出顺序到每个节目的时长将全部确定。什么是备播带?为什么要录制备播带?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央视资深编导,为您揭秘春晚备播带。
用备播带是国际惯例
央视春晚每年都会在直播前录制备播带,一些重大的晚会、开幕式也会录制备播带,以保证正式直播时电视画面的完整性。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等,都提前录制了备播带。“其实,录制备播带并不是中国电视工作者的专利”,多次参与央视大型晚会直播的资深编导告诉记者,在世界各国的大型节目中,为了防止重大节目直播过程中出现意外,都有使用备播带的惯例。录制备播带时的节目内容、演出顺序、演员的服装都要与正式直播的内容一致。当晚会正式直播时,备播带也该上场了。
“备播带一般会以快于现场直播数秒的帧率,在演播室同步播放。当晚会现场出现某种突发状况影响到晚会质量时,导播就在演播室(机房)里以视角切换的方式,将现场的镜头切换到备播带上。”
与直播切换有技术盲点
该编导透露,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有些多媒体在现场呈现的舞美效果,由于直播技术的原因无法完美地呈现。为了使晚会更加绚丽和完美,就会特意切换备播带里经过技术处理的特效镜头,“比如,2006年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对灯光、剪切的技术性要求特别高,现场操作根本来不及。所以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精美画面,并不是直播现场的画面,而是通过十几遍录像、剪切才完成的剪辑版本”。
但备播带与直播现场的切换也存在技术盲点。比如,2010年春晚上,舞蹈演员掉帽以及王菲假唱的质疑等,都是直播与录播切换中由于几十秒的误差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