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春运是静脉血栓的高发期。长途旅行路程动辄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会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血管外科专家提醒,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就是创造机会尽量站起来活动一下,伸展活动双腿、下蹲或抬高下肢,以加速静脉回流。如果空间受限,也可原地做足部屈伸动作,增加小腿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另外,注意多喝水,水能使血液稀释,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静脉血栓脱落有可能致命
静脉血栓是较常见的血栓病之一,常发生于下肢。有一些高危人群容易患此病,如较少运动的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病人。冬日天寒地冻,多数人不愿意活动,因此每当冬季到来,高危人群血栓形成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黄爷爷今年78岁,年纪大走路不太方便,在家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极少走动。近日他突然发现左脚肿了起来,两天过去也无消失迹象,走路小腿还会胀痛,心细的儿媳妇赶紧带老人来到暨大附一院介入血管外科做了相关检查。
经过彩色超声和下肢静脉造影的检查,该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艳发现黄爷爷的左下肢髂、股静脉有血栓,于是他们耐心地给患者和家属进行解释,告诉他们静脉血栓可能会导致的风险。
专家认为,静脉血栓是一种急症,一旦血栓松动脱落,血块会沿着血流由下而上,堵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导致急性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
下肢局部胀痛,应清除血栓
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时,轻者局部仅有站立时有沉重感,严重时病人常常会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有疼痛感,行走时加剧的特点。由于静脉血栓症状会由轻到重逐渐变化,早期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越来越严重,血栓甚至会脱落,引起生命危险。因此,对于此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张艳说,已经出现症状就应进行静脉血栓清除手术治疗。上述案例中,黄爷爷做了介入手术治疗,医生很快开通了其左侧髂静脉和股静脉,其左脚马上就开始消肿了,术后24小时后就能下床走路。
目前国内外的治疗经验认为,通过介入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技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不用开刀,并且血栓清除快、见效快,既避免了肺栓塞导致死亡的严重风险,又迅速改善患者脚肿的症状,还不限制患者活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舒适度。
多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点
每年一度的春运也是静脉血栓的高发期。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被卷入春运的大浪潮当中。长途旅行路程动辄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仅让人坐立难安,更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张艳解释说,这是由于下肢远离心脏,长时间坐着保持不动的姿态,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易产生血液淤滞,甚至处于几乎静止状态,因而容易诱发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途旅行如何避免血栓形成呢?张艳指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站起来活动一下,重点伸展活动一下下肢,做下蹲动作或抬高下肢,以加速静脉回流。即使条件限制,如空间实在受限,可原地做足部屈伸动作,增加小腿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另外,注意多喝水,水能使血液稀释,有效地避免血栓形成。
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