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国外的孩子,学习既快乐又轻松,还不用上那么多辅导班,哪像我们,孩子累,家长更累。”“国外的婴儿都是自己睡的,我们家孩子4岁了还嚷着非要我们陪。”……近日,有家长在“金陵小记者”官方微信后台向记者吐槽,“看过很多有关国外教育方式的报道,国外的孩子做什么都很轻松,课业负担少,天天玩成绩还很优秀,真是苦恼。”还有家长表示,“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时,我就尝试了国外的一些教育方式,比如孩子摔倒不扶,让他自己站起来。”哪些国外教育理念受中国家长的追捧?当这些新奇的教育方式进入中国家庭的现实,我们看到或听到的,是真的吗?昨天,记者进行了调查。
理念大讨论
有家长认可并效仿也有家长表示“这只是表象”
对于看到或听到的国外教育理念,哪些大家比较推崇和认可?昨天,在某家长群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有家长表示,“国外很多幼儿和小学教育的理念还是挺好的,如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睡觉,孩子哭了不立马抱起来。”
“从小就让孩子学习挣钱”、“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站起来”等,不少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些方法他们都曾效仿过。
也有家长表示,“我们看到或听到的这些方式都只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比如国外从小就让孩子学会自己挣钱,但之后,他们还会教育孩子如何花,培养他们完整全面的经济观念,而我们国内效仿后,很多孩子只学会了如何盲目地去‘挣’,却不知如何花,这对他们成长作用不大。”
家住江宁的张女士一直崇尚西方教育,“小时候让她多吃点苦头,独立一些,长大她才能自己处理事情,像我们这种传统地‘呵护’,孩子长大了弱不禁风,什么都干不成。”
但一次意外,也让张女士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似乎“太狠心”。据张女士介绍,女儿两岁半时,与小朋友们在公园的假山旁玩耍不慎跌倒。“那个假山并不高,就跟椅子差不多,所以当时虽然看到女儿大哭,我还是在旁边鼓励她自己爬起来,以为她在撒娇。但她接连说疼!疼!,依旧不肯起来。”
“无奈之下,我就扶了她,没想到,她哭得更厉害了,后来才发现,她的小臂骨折了,”张女士告诉记者,幸亏送去医院及时,女儿恢复无大碍,她感慨说“训练独立还是要分情况。”
“洋”养育啥样
婴儿房里装了摄像头 美国父母实时监控
王先生在某大学任职,被学校公派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我把儿子也带了过去,为了方便他入学,我们租了当地租金比较高的‘学区房’,周围邻居基本上都是白人。”王先生说。
他还告诉记者,他有观察过当地人是如何养育孩子的,“确实如不少报道中所写,美国的很多小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被放在婴儿房里一个人睡,但房间里是装着摄像头的,父母在自己的房间里注意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他还表示,美国父母并非像我们想象中“放任”自己的baby哭闹,“孩子突然间醒了,翻个身,哼闹一下,他们都会立马跑过去看看。”
国外孩子放学早 宽裕的时间却并未“闲着”
“羡慕国外孩子放学早?其实他们宽裕的时间都在做自我管理。”在美国定居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上三年级,“与国内学校不同,这边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三点到晚上的时间都由家长和孩子自由支配,孩子可以选择参加社团活动,也可以让孩子学画画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也并不轻松,要想着给孩子制定好计划。她给女儿的安排是,“三点到五点做艺术体操,我和社区的三个妈妈一起团了课程,每天会有专门的老师到我们的社区来教学。主要是想让女儿练习形体,而且国外的类似课程非常便宜,这个课才20$。之后,我还会陪着她再学一个小时的绘画。”
让孩子阅读规定“严格”每周必交一篇读书笔记
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认为国外的学校管得松,孩子作业少,但其实他们的课外作业也十分严格。来自美国的Simon现在南京留学,他告诉记者,小学的时候,学校对于读书作业的要求非常严格。
“当时我们有规定,每周必须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后才能借另一本,我读书很慢,规定时间才读了一章里的一小节,没办法就要还书了,还要交作业。我很着急,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我才慢慢提快速度,从一星期读一本,后来一星期能读完好几本。”Simon说。
专家观点
中国父母缺乏常识教育对孩子生理结构认知不清
南京12355心理咨询热线专家文清告诉记者,很多父母没认清,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根本上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西方的教育理念多崇尚科学,以生理学为基础,孩子身高、体重的发育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和神经,且他们认为动作有习得性。所以,很早地教孩子独立与这个观念相关。”
“但中国的父母,尤其是90年、00年后出生的孩子父母,他们接受的育儿经验都是老人传授,且在应试教育中缺乏常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所以对孩子的生理结构认知并不清晰。”文清说,正因如此,在学习西方教育理念时,往往不是“左”就是“右”,并不知道西方父母在放手之前,已经教会了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迷信国外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一种从众心理。”文清说,比如像这个时节,网上有报道称日本孩子冬天也穿得特别少,“我们维度差不多,中国家长就想我们也不应该‘捂’,结果一给孩子穿少,孩子就生病了。”
“所以要唤醒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呼吁他们多懂一些常识,根据不同的环境文化习惯选择适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