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成女职工担心生二孩影响饭碗

2016-01-25 09:37 钱江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五成女职工担心生二孩影响饭碗

“你希望生一个还是生两个?”

1月24日下午,省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之后,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副主席张卫华问钱江晚报记者。

生还是不生?二孩政策逐步放开后,这不仅是适龄夫妻讨论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浙江共有15.2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已出生7.4万人。这个数字,只占了目标人群的20%。

为什么和预期相差这么多?省总工会过去一年对多家企业调研后发现,除了个人生育意愿外,很多人尤其是女职工,不敢生二孩。

昨天的会议上,张卫华做了一个题为《贯彻落实“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维护女职工劳动和健康权益》的发言,提出了基于调查报告的意见建议。

案例

怀上二孩后,公司让她交出办公室钥匙

在省总工会的调查过程中,省内某地级市白领小何的遭遇很有代表性。

小何的公司总部在上海,她属于外派驻地。

去年2月,小何怀孕了,这是她怀上的第二个孩子。小何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符合二孩政策,怀孕的好消息才刚公布没多久,就收到公司通知,让她交出办公室的钥匙。

公司的理由是,小何怀孕了,不适合外派的出差工作。小何没有办公室的钥匙,意味着无班可上,而按照公司的规定,持续旷工就要被解除劳动合同。

在省总工会的介入下,小何将公司告上法庭,最终经庭外和解,保住了工作。

建议

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招收女职工

张卫华认为,要保障女职工生育二孩的权利,可以从税收政策、保险政策、法律法规这几个方面进行。

“比如根据企业中女职工的比例,适当减轻企业税收。”张卫华说,在国内,已经有地方第一个吃螃蟹了,比如西安市政府在《2011—2020年度妇女发展规划》中就有规定,对女性就业比例达到40%以上的企业减免税收。

“我们还建议,将录用女职工、杜绝性别歧视,纳入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

完善生育保险,增强保障能力

什么是生育保险?简单点说,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拿到手的生育津贴、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都是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从2014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看,生育保险基金收入的增长率(21.1%)低于支出的增长率(30.2%),“预计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基金将面临支付压力。”

省总工会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生育保险基金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三方缴纳,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增强基金支付能力,适时适度调整生育医疗和生育津贴标准。

制定配套法规保障二孩生育权利

做好配套法规政策的修订和制定工作,属于从法律层面来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她们的幸福感。

一切顺利的话,大家在今年就能看到《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的修订以及《浙江省(2016—2020年)妇女发展规划》的制定完成。

制定这些法规的目的,就是与新修订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匹配,让那些福利待遇照发的假期真正落到实处,“增加她们生育后的幸福感,不因生育而中断或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

相关建议

幼托纳入义务教育

省人大代表、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名誉校长 陶月梅:

想生二孩,可老人吃不消带,好一点的保姆工资要上万元。我建议将幼托园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给二孩家庭减轻负担。

这种鼓励生育的制度在许多国家都有,比如洛杉矶的婴幼儿托育,从孩子四周大就开始了;而墨尔本的托育园接受自六周到四岁的孩子(墨尔本的入学时间是五周岁)。

增加妇幼保健机构

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杜英: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希望很快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以缓解妇产科及儿科医生紧缺的状态。

另外,在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女职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在人员配置上有一定的“余量”。

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 梁素花:

应扩建或增加妇幼保健机构,譬如省、市、县三级应各设置1所政府举办、独立创建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每个市有一所政府办儿童医院,二级综合医院有儿科。

摸排高龄产妇数量

省政协委员、余姚市副市长 陈为能:

建议开展细致调查,摸清全省可能成为高龄产妇的底数;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对高龄产妇怀孕生育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科学研判,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强化产前诊断和高危产妇的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陈翔 詹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