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1日讯(记者 刘洪昌)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1月21日,记者从2015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万元。
“总体上看,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展望2016年,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夏沁芳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并存,但“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
经济增速符合预期目标
“6.9%的增速符合年初确定的7%左右的预期目标。”夏沁芳解释说,这个增速来之不易,因为这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增长,也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GDP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下降9.6%;第二产业增加值4526.4亿元,增长3.3%,增速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302亿元,增长8.1%,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夏沁芳通报说,传统农业规模在进一步收缩的同时,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观光休闲等都市型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观光园实现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5.6%;民俗游实现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4.2%。”
此外,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增速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
第三产业方面,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降幅收窄,分别实现增加值2400.3亿元和1766.8亿元,分别下降1.2%和1.7%。但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优势行业增长较快。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26.3亿元,增长1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72.7亿元,增长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20.6亿元,增长14.1%。
效益如何?2015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88.7亿元,同比增长5.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2.5万元/人,同比增长0.7%。规模以上三产企业实现利润2万亿元,同比增长23.8%,持续保持在20%以上的较快增长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458元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58元,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9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9元,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和7.1%,与经济增长同步。
这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人口数据看,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与增速出现了双下降的局面。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万人,增长0.9%;增量比上年减少17.9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2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万人,增长0.5%;增量减少12.1万人,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
从年龄构成看,0-14岁常住人口219.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0.1%;15-59岁常住人口1610.9万人,占74.2%;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340.5万人,占15.7%。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人口1877.7万人,乡村人口292.8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