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贝娜角膜移植贵州农村妇女

2016-01-19 13:25 贵阳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姚贝娜角膜 移植贵州农村妇女

手术中

运抵贵阳的角膜

受捐者在接受检查

核心提示

今年1月16日,歌手姚贝娜去世一周年,她捐献的角膜陆续让三名患者重见光明。第四个名额则因剩余角膜有着特殊的环形,迟迟没有出现合适的受捐者。近日,负责保存姚贝娜眼角膜的深圳眼库接到了一封来自贵州的“求救信”,求救患者所需的角膜正好是个环状,与姚贝娜捐赠角膜的剩余部分刚刚吻合,于是这名来自贵州的患者幸运地成为了姚贝娜角膜的第四名受益者。1月18日,角膜运抵贵阳。

异形角膜

等了患者一年

深圳晓明眼库基金创始人姚晓明博士介绍,姚贝娜捐献的角膜在摘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成功拯救了三名患者。第一例在深圳,第二例在成都,第三例在武汉。

姚晓明说,姚贝娜捐赠的完整角膜直径约12毫米,摘取第二天,就将两只眼角膜中央的7个毫米组织,分别移植给了深圳和成都的两名患者。剩下的一对环形边缘角膜,还可以帮助4—5名眼病患者。之后在姚贝娜的故乡武汉又寻找到了一名合适的受捐者,用掉了其中一个环形边缘角膜。而剩余的环形边缘角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患者。

今年1月16日,正好是姚贝娜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姚晓明在医生专用的讨论区看到了一封来自贵州遵义的“求救信”,这个帖子是一个遵义的眼科医生发出的,患者需要进行环形角膜移植,正巧匹配了姚贝娜剩余的角膜。

明星角膜

移植农村妇女

“我不晓得姚贝娜,但是我感激这位年轻的姑娘。”1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贵州晶朗眼科医院,角膜受捐者罗成珍正在医院做术前常规检查。

罗成珍说,她的视力是在最近四五年开始变差的,虽然看得见光,但却什么实体都看不清楚,在家做农活,眼睛不好真的太难了。

罗的儿子陈进军说,一位亲戚正好是眼科医生,是她把消息发到网上,才促成了这个缘分。

“我儿子说,给我捐眼角膜的是一个大明星,她叫姚贝娜。我是农村妇女,对这些不清楚,不认识她。”罗成珍感叹道,姚贝娜那么年轻就过世了,真的好可惜。她说:“感谢这个姚姑娘,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角膜移植

还需重新认识

18日下午,移植手术在贵州晶朗眼科医院如期举行。

由于角膜太薄太精细,角膜移植手术都要在显微镜下进行。1小时20分之后手术完成。

主刀的姚晓明博士说,剩余的角膜至少还可以为一名患者再带去光明。因为姚贝娜是名人,使得这次眼角膜移植手术备受关注,姚贝娜父亲姚峰曾向媒体表示,他不会去见这些眼角膜受捐者,在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情上,他的女儿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公民回馈社会的事情,和其他捐献者是一样的。姚峰先生说:“希望能引起社会对眼角膜捐献方面的关注。”

而谈到角膜移植,深圳和贵阳有着必然的联系,2002年7月1日施行的《贵阳市捐献遗体和角膜办法》是全国首部关于角膜捐献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则是全国角膜捐献最成功的城市。深圳的成功做法则有贵阳市值得借鉴的地方,姚晓明博士说。

据了解,去年九月,贵阳市卫计委成立红十字会角膜捐献中心。至此,贵州省有了唯一一个官方授权的眼库,将为省内有意愿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提供咨询、登记、摘取等服务。2002年至2015年1月,13年来有1197人登记捐献遗体和角膜。

“希望通过这次对姚贝娜角膜捐赠事件,能让这座城市重新认识这种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行为。”姚博士说。 本报记者 张梅

相关链接

捐献不足

大量患者等待移植

每年全球完成超过50000例角膜移植,但是需要永远无法满足。

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万角膜盲患者,但是每年接受角膜移植不到5000人,大量的角膜盲患者得不到角膜复明,所以国内眼库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本报记者 张梅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