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家企业招聘只招处女座 炒作还是无知?

2016-01-19 09:3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只招处女座炒作还是无知?

陶小莫/漫画

“本岗位只招处女座员工!”在网络上流行着各种“黑”处女座的段子,不过在线下,青岛市一家企业却对处女座的员工情有独钟。1月17日,记者在青岛市李沧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遇到了这样的一幕。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是一家金融风控的公司,12名风控员中,目前有11人是处女座。(1月18日《扬子晚报》)

●批评

无知的体现

暂且不说星座的说法是不是科学,即使有一定道理,因为其是舶来品,未必就适合套用在中国人身上。人种的不同,自然也会有了各种方面的不同。即使按照星座的说法,属于处女座的人,也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处女座。以往的时候,人们的孕育属于自然状态,讲求的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现象。而如今大家选择的多是剖腹产,这就改变了一个人来到世间的时间。按照自然状态生育,这个人就属于其他星座,可是由于剖腹产导致了时间的改变,处女座的人也就未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处女座了。

又何况,这种星座和性格的说法原本就是伪科学。就是在推崇星座的国家,也已经有很多科学家用事实研究推翻了星座与性格的关系说法。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处女座的,有的人遵纪守法,有的人成为罪犯。有的人喜欢孤独,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步步高升。有的人贫穷一生,有的人富可敌国。这能一样吗?这和我们的属相是一样的,只是一种传统习俗的沿袭而已,

星座的说法和属相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这家企业固执地认为“处女座的职工可以实现风险可控”显然是愚蠢的。如果不信,可以把贪官污吏、犯罪分子的星座梳理一下,难道就没有处女座的人?他们既然可以实现“风险可控”,何以还能落马?是不是“风险可控”依靠的是企业管理,而不是所谓的星座。星座成不了企业发展的幸运星。郭元鹏

●评判

炒作的代价

据称这是一家金融风控的公司,12名风控员中,目前有11人是处女座。“在我们历年的人力资源统计和年度核算中,公司发现,处女座的员工是把风险控制得最好的。”公司已经开办15年了,从历年来的用人经验中得出了这个结论。

如果确是如此,也不过巧合而已。星座论中,一个人的个性物质和行为是由其出生时天上恒星和行星的位置决定的,但无数的证据表明,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个性气质之类,说到底是环境造成的,和天上的星座扯不上边。比如虽是同一个星座,性格却相去甚远。星座说不过是一种戏说性质的游戏。“招工只招处女座”显然是一种无知。

实际上,靠星座来招员工被普遍认为不靠谱。比如有企业表示,“公司招聘从来不会看员工属于什么星座。”“我们公司会通过各种测试题来考察这名员工是否具备岗位的要求,比如客服经理会挑选性格温柔、做事细致的人,再比如销售的话会选择外向、阳光、擅长沟通的人。”

其实即便于这家“只招处女座”的公司,同时也表示,“当然并不是只要是处女座就会被录用,还是要看这个人是否具备公司要求的基本素质。”显然,“基本素质”才是关键的用人要求。也因此让人疑心,所谓“只招处女座”不过是一个噱头。而这于现在的用人招聘,其实并不鲜见,比如自以为不愁招不到人,自我感觉太好,于是,用如此随心所欲的设限,来为自己炒作一把。

然而,招聘企业显然要为此付出代价。因此自作自受地把更优秀的人才挡在门外,那也罢了。如此哗众取宠之嫌的招聘,还必然有损自己的形象,让真正需要的人才敬而远之。而这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一个隐患。也因此,人员招聘、人才挑选中的这种随意、自傲、离谱,终究要让自己吃苦头。钱夙伟

●析因

折射企业思维

不难想见,这样凭感觉操作,不但可能粗暴地将大多数与岗位需求匹配度高的人才拒之门外,对那些恰巧符合条件的人来说,也会心生疑窦——作为一家金融风控公司,要做好风险防控,本应凭借专业敏锐的眼光、基于对大量数据资料的严谨分析,从而作出科学判断和预测。不料,补充新鲜血液,活还没干,先迷信起与人的个性、能力、品质之间均没有必然联系的星座来,实在让人一头雾水。争议之下,难免引发人们对这家公司经营水平、能力的质疑。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无厘头的背后,实质是人治思维作怪。放眼现实,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规范的背景之下,一些善于投机或凭借一两次偶然机遇成就的暴富“企业家”(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创始人),从根本上说,素质并不过关。譬如,一些企业主在用人上,任人唯亲、厚此薄彼、随意性强等可谓司空见惯,而这也给企业后续发展人为制造了障碍,此番风控公司“只招处女座”即是极端案例之一。

企业招聘及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血库”和“加油站”,在关键岗位和核心部门人员的选择任用上,一招不慎可能满盘皆输,而当这个重要部门都沦为“唯星座是举”之际,于企业形象、未来发展都带来严重隐患,甚至人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高度,后来者、围观者不妨引以为戒、三思后行。陈科峰

●延伸

涉嫌就业歧视

青岛的这家金融风控公司对于处女座的情有独钟,其根据听说还不是捕风捉影。他们人力资源负责人在历年的统计和核算里,发现处女座的员工是把风险控制得最好的。而这个非典型的结论,最终成为他们应聘新员工的一道门槛。

星相学是西方舶来的一门占卜方术,在中国也拥有不少拥趸。不过,就算是星相学发源地的欧美国家,对于所谓的十二星座也大都定义在爱好的层面上,而一些狂热追求者也往往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星座学还是浅尝辄止为好,要是当真,则可能过犹不及。

而青岛这家公司“只招处女座”的招聘口号,也算中毒颇深。它合乎情理与否,还不是见仁见智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依照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老板是企业的主人,可以决定企业的行为,只要没有触犯相关法律和道德准则,没有必要加以指责的。但细细想来,用人单位在岗位招聘的时候,设置和专业、技术无关的奇葩条件,并以此为甄别人选的前提,这在法律层面上恐怕有涉嫌就业歧视的嫌疑。

当下,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屡见报端。在法律逐渐完善的前提下,各种歧视也渐渐地弱势起来。但包括置喙女性生育权、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等现象还是会偶尔抬头。当法律和公众正在努力地扭转就业歧视的人为走偏之外,也别轻视掉“只招处女座”的冷不丁冒出。毕竟,在外人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应聘者看来,则是公平公正的就业权利被突兀地错乱开来。

再仔细想来,“只招处女座”这句话,仿佛和以前光怪陆离的萝卜招聘是异曲同工:身高精确到1.63米以上、要会打乒乓球……这些刷人的借口一旦被强行抬出,就很容易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为杜绝萝卜招聘,有关部门出台过“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和歧视性条件要求”的规定。而这一条对于“只招处女座”的那家公司来说,同样适用。谢伟锋

●三言两语

招什么样的职工,是人家企业的自由。只是抱着这种思路的企业,注定走不太远。

——王伟宏

愚蠢的任性,对企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马军

不是歧视,是无知。

——梁君同

领导者偏好如此,只能说是奇葩,但谈不上歧视,不必上纲上线。

——胡炜

“只招处女座”不奇怪,奇怪的是人家这么干,还是公司开办15年来的“经验之谈”,这就有点儿匪夷所思了。

——岳小明

企业形象不佳!

——赵玉昆

这样招聘也能招来人才,因为找工作的人很多,即使局限于处女座,也许也足够选择。问题是,有这样的领导,就算真招来人才,能领着大家前进多远?

——何俊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