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 邢楚君 制图
年底了,正是老年朋友要忙于很多事情的时候,买年货、大扫除,为过年做准备。可是这个时候也是骗子横行的时候,各种层出不穷的欺诈方法在年底尤其猖獗。这不,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有不少老人最近都着了道。在这里延龄巷给南京的老年朋友们提个醒,年底千万要注意防骗,不要轻信那些骗局。
骗局一 积分换现金?差点被骗
最近一位老年朋友反映,上个月她突然接到一条短信,称自己的手机话费积分年底即将清零,并提供了积分兑换网址的链接。打开之后她被告知积分可以兑换200多元现金,需要提供银行卡、身份证和密码等信息,这些兑换来的现金就可以打入其银行账户。“我当时想移动什么时候变成积分兑换现金了,以往顶多是兑换话费。感觉不对劲,给手机运营商客服打了电话,才知道自己差点上当。”
警方提醒,时近年底,这类积分兑换的电信诈骗案件也进入高发期。接到这类短信,第一要看清楚网址,钓鱼网站和官网有所不同。第二务必要回拨银行或者电信公司电话进行核实确认。对于含有钓鱼网站网址的短信不要点击。
骗局二 微信转发送好礼被骗
而另一个骗局让市民李女士非常气愤。李女士收到了好友从微信上发来的一张图片,说是添加微信号,并将此图片转发给60个以上微信好友就可以免费领取礼品,因为是好朋友发来的,她也就没起疑心。按照图片上的方法,李女士添加了该微信号。添加以后,对方却说赠送的礼品不多了,可以不用转发图片,直接发送地址、姓名和联系方式,他们就可以发货了,但需要她自己出一笔“订金”,收到货物后退还。李女士付了“订金”后却迟迟没有收到东西,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微信朋友圈现在已经成为诈骗的重灾区,虽然都是朋友,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真实可信,市民要注意甄别,不能贪图便宜。
骗局三 莫名收到快递花了冤枉钱
昨天有关媒体报道,蓬莱市一位老人最近接到一个快递包裹,货到付款,要他交300元的费用,这位老人并没从网上买过东西,但是看快递包装上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都对,以为是家里的亲戚朋友给寄的,犹豫着就付了300元。回家跟亲戚打了一圈电话,大家都说不是自己寄来的东西,老人这才觉得事情不对劲,可能上当了,付了笔冤枉钱。
对此警方提醒老年朋友,这种利用快递邮寄产品而且是货到付款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推销保健产品的一种新方式。目前国家保健产品“打四非”行动中,明令禁止“来路不明”的保健产品。老年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对“来路不明”的保健产品尽量不接受,同时也要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尽量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提醒 别和“陌生人”过于亲热
年底要注意防骗,尤其是老人,骗子最喜欢找老人下手,因为老人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对骗术的警觉性不强,容易上当。
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看见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
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