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海淀区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获悉,海淀区在2015年关停有形市场131家,涉及摊位数6000余个,从业人员305万余人。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不受影响,在2018年底,海淀区将建成700个涵盖社区、村的售菜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售菜点,向全区居民供应“放心菜”。
社区构建全覆盖蔬菜供应保障体系
海淀区商务委副主任余新星介绍,海淀区正在构建以驻店经营为主、直通车进社区为辅、网上配送为补充的社区全覆盖蔬菜供应保障体系。“目前,我们在车道沟南里、图景家园、魏公村等涉及市场拆除的区域利用原配套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底商等资源,引入了超市发连锁等优质品牌企业开设便民超市,保障居民日常消费需求不受影响。”
“蔬菜供应联盟”保障售菜安全
如何保证居民从售菜点买到的菜是安全的?余新星说:“我们从源头就要保证菜的品质,进入售菜点的菜必须执行标准化生产,农残不超标,且有‘三品一证’认证。”为此,海淀区将成立“蔬菜供应联盟”,通过组织辖区企业与优质蔬菜供应源头开展产销对接、基地联采等活动,从源头把控好菜品质量,实现安全可追溯。
海淀将建立蔬菜来源的备案系统
除此以外,海淀区还将逐步建立蔬菜零售价格监测及可追溯体系,让居民买菜更放心。余新星说,今后在海淀区各处的规范化终端网点,可实现蔬菜销售提供机打小票,保证消费者购菜后发现问题“有据可依”,通过建立蔬菜来源的备案系统,规范化的蔬菜零售终端都要实现菜品来源备案,有据可查。
除了放心菜的供应,海淀区还将完善社区商业结构。据悉,海淀区正加紧制定《海淀区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在实现便利店、早餐、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电商化的城市生活性服务业新格局。
另外,海淀区还将逐步规范菜篮子、早餐网点的标识,方便居民辨识,并探索建设区域综合性社区商业中心,整合集成多种商业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区商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