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字诗值10万重奖吗?

2016-01-11 13:54 厦门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在咸宁某公园,诗歌《故乡》石刻揭幕。这首只有13个字的短诗脱颖而出,获得“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奖金10万元,可谓“一字千金”、“千金难得”。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有网友评价: “这不算诗”。也有网友认为,“诗歌短小有内涵,给人以想象空间”。当然,比起前年举行的首届大赛,一等奖《咸宁辞典》共有138行,奖金高达50万元,简直小巫见大巫,奖金才五分之一,嫌多吗?

1300多年前的长安,一书生两次名落孙山,绝望之时,见一人索价百万卖胡琴,虽有豪贵围观,但无人问津。于是,他也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并于次日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摔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时来运转。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抚今追昔,不难看出:今日10万买诗的咸宁,和当年的落魄书生陈子昂一样,靡费万金,花纳税人钱不肉痛,其实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陈子昂百万摔琴不是爱琴而是为了宣扬他的诗;咸宁万金买诗不是爱诗更非关繁荣诗歌,而是为借诗“聚焦”以此“扬名”。时代虽不同,但本质无差。

湖北钟祥农妇余秀华的“秀华体”曾被捧得很高很火,仿佛诗歌繁荣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临。但这种常年饥荒,一朝山珍海味乱上的“过年”,显然不是诗歌的小康之兆。日前,一名八岁女孩写了一首诗《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主要写了她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妈妈。有网友看后立即评论:该女孩天赋满格,未来绝对是一代文豪。

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诗歌的窘境令人担忧。君不见,在文学副刊越来越边缘化的窘境下,诗歌日益龟缩在小众化的“专刊、内刊”中,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越来越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诗歌状态,更像一种小圈子内自我矜持的雕虫小技,不足为外人道,外人不足为道——而这些外人,正是似乎相对更正常、更稳健些的广大市民、群众。

平心而论:有诗人虽逝,但诗歌没死,只是无精打采缺人气。咸宁为了“要发展、先出名”的“陈子昂逻辑”,拿“自以为其死亡”的诗歌“爆冷门、造热点”以吸引“世界”的好奇与眼球。

一首诗,一首只有13字的诗,中彩票式地获奖10万元,这绝不是要“繁荣诗歌”,更像是把诗歌当做了陈子昂买来砸的琴,也像是故意大造声势,说要把凤姐打造为中国第一美女,把咸宁的出名建立在诗歌回光返照的离奇效应之上,其实是在绑架诗歌、玩弄诗歌。

10万买诗13字,貌似诗人的诗好歹有了出路,甚至有了“一夜暴富”的“转运”,而诗人的生活好像也能大大改善一回。实则,这种“打鸡血”的“繁荣诗歌法”,不但于诗人诗歌的生态毫无常规化的扭转和改善,更是“吹皱一池春水”的误导和扰乱。

诗歌之死,死于平日的“无人问津”,更死于偶然想起的“刹那间慷慨”。咸宁的“陈氏买诗”差不多也是一样的,诗歌在咸宁,就像久旱无人搭理的幼苗,突然有人突发奇想掘开水库去豪灌,是繁荣还是玩弄,大家心知肚明,不愿捅破。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正是:征诗诚可贵,头奖价更高;如与《故乡》比,两者都无聊。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作者:陈祖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