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雾霾形成与核辐射无直接关系

2016-01-11 09:3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雾霾形成与核辐射无直接关系

综合新华社报道 记者9日从环保部获悉,针对近日社会上重新出现的“核雾染”言论,环保部近日再次组织专家结合最新数据进行了分析研判,认为十多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放射性水平平稳,未发现高铀含量的颗粒物,核辐射与雾霾的形成没有关联性。

2013年底,一篇题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崩溃和核雾染灾难》的网络文章说,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矿含有铀等半衰期达数亿年的核辐射物质,这部分物质通过煤矿燃烧后以粉尘形式排入到大气中,并通过核辐射粉尘的方式污染大气,是导致我国PM2.5超标的罪魁祸首。“核雾染”之说一度甚嚣尘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

大面积雾霾真的与核辐射有关吗?某些地区煤中天然铀含量是否过高?对此,环保部回应称,根据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煤矿中煤样和矸石样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测量结果,内蒙古大营铀矿所在的鄂尔多斯地区,煤样中铀-238的含量为6.3至57.7贝可每千克,煤矸石中铀-238的含量为14.6至87.2贝可每千克,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处于同一水平。并且,内蒙古大营铀矿与周围的煤矿处于不同深度,煤矿在铀矿下约一百多米,目前该铀矿尚未开采,铀矿下的煤矿亦未开采。

当前,我国已在所有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设立了167个空气放射性水平自动监测站。根据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十多年来对大气中放射性水平的监测结果,我国大气环境放射性水平平稳,气溶胶中天然放射性水平未发生异常变化,未发现高铀含量的颗粒物。

此外,环保部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颗粒物中放射性同位素铀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中天然铀的浓度基本一致。

“如果大量高铀含量的燃煤飞灰进入空气,结果可能要高很多,但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现过。我们将所有大气监测站的监测结果都与当地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都基本一致,说明各监测站均未监测到高铀含量的颗粒物。”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研究员赵顺平说,“这表明,我国空气中的放射性水平完全正常,大气颗粒物中的铀含量极其微小,对公众的健康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新闻链接

京津冀局地12日起可能再现重度污染

根据环保部最新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未来5天,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北部空气质量较好,基本维持良至轻度污染水平;区域南部9日扩散条件略差,污染水平较重,10至11日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12至13日污染物有一定积累,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记者9日从环保部了解到,2015年底,全国重点区域及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已初步建成,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

记者登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网,发现其页面上增加了“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子栏目。进入页面后,可以了解重点区域未来5天空气质量形势,省区市未来3天空气质量形势,重点城市未来24小时、48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范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建议措施等。

根据其预报,12至13日,京津冀区域扩散条件一般,京津冀北部、内蒙古中部、山东东部和山西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全国31个省区市、32个重点城市(包括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已全面完成区域、省区市级、市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全面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通过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平台系统实现全国联网。

罗毅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认真总结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实施经验,进一步完善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和业务培训,强化人才保障,进一步提高全国环保系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