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最大涉文物案5盗墓分子获无期 作案装备强于科研队伍

2016-01-07 09:3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新中国最大涉文物案 5盗墓分子获无期

近日,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冯某、姚某某等5人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其余2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无论是抓捕人数还是追缴文物数量,此案都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数量之最。

四处踩点精准看穴

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当地的红山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冯某及其团伙就是主要针对红山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盗掘。自2013年7月开始,这个犯罪团伙在16个月内疯狂作案17次。

据办案民警介绍,冯某团伙选择盗掘地点的眼光很“毒”。在从冯某团伙处追缴回的109件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9件。

他们是如何选取盗掘地点的呢?朝阳市公安局局长李超告诉记者,冯某团伙成员平时以赌博、收购农副产品、收藏文物等名义四处踩点。“他们会打听谁家在地里发现有破碎的陶片,甚至出价购买相关信息以确定进行盗掘的大体方位。”

团伙里还有一名懂风水的“高手”姚某某。此人只需观察山水的走势和阴阳,就能把挖掘位置缩小到10平方米左右。

装备强于科研队伍

现实版的“盗墓”和小说里描述的一样吗?在凌源市红山街道办事处牛河梁村上窑沟的山梁上,记者看到了大大小小十几处被盗掘的探坑,其中最大的一个坑直径约1.7米,深约1.5米。

在大坑周围,还有一些不易被人发现的浅坑。为逃避村民举报,冯某等人在盗掘后会对现场实施回填,这些浅坑就是回填土下沉出现的。

据介绍,冯某团伙在作案时会使用一种自制的名叫“扎子”的工具,这种工具性能高于洛阳铲,专门适合盗掘红山时期的文物。另外,罗盘仪、高频大功率对讲机、强光手电和高倍数望远镜也是他们作案的必备工具,装备比一般的文保部门科研队伍还齐全。

熟人联系网上销赃

冯某一般会把盗掘的文物拿到赤峰销赃。由于长期混迹于赤峰市的各个文玩市场,冯某认识了季某某、梁某某等买家。梁某某是冯某团伙的固定收货人,原系赤峰市委讲师团成员,在赤峰市文物圈比较知名,很多想收藏文物的人都会找他要货。

在冯某眼中,梁某某是一个“理想”买家:“他几乎不向我们询问来源,出手也很大方。”冯某交代,梁某某曾从他手中收走了一个鸡骨白方形玉璧并转卖给了梁的朋友刘某某,仅这一件文物就获利75000元。

除了向熟人询问以外,冯某还会在网络上联系买家。“有时候我会在网上找买家进行沟通,都是以私聊的形式发发照片什么的。但是我从来不在网上进行交易,都是当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据冯某交代,他一共盗掘了109件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已经全部由公安机关收缴归案。(据新华社沈阳1月6日电)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