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纽扣、硬币、电池,这些小物件都有可能被不知情的幼童当作零食吃掉。记者5日从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误食异物事故在幼童意外伤害事故中占63%,其中,误食药物的危害性最大。医生提醒,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家长应立即携带误服的药品或化学品到医院就诊。
1月2日,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一名误食6厘米长银针、不足1岁的男婴。经采访其母亲,记者得知,家长曾接受过针灸治疗培训,有在家自行为小孩行针灸疗法的习惯,不料却因自己的疏忽让孩子误食了放在桌上的针灸针。虽然时隔20多天家长才带孩子就诊,好在银针没有穿破孩子内脏,医生也帮孩子取出了针灸针。
全国死亡监测网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超过20万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且致伤残人数远远大于死亡人数。
据统计,2014年1到7月,市儿童医院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意外伤害病例151例,前五位的分别为误服,车祸伤,坠落伤,气道异物,溺水。2015年9月,该科室共收治儿童意外伤害事件33例,其中幼童误服异物事件21例,而在所有异物中,药品最为常见,其危害性也最大。
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宋萍告诉记者,0至6岁幼童误服药物事件时有发生,误服药物种类有降压药、外用药、安眠药、避孕药,有毒的化学品如樟脑丸、灭蟑螂药、灭鼠药等。
宋医生提醒家长,3到6岁的孩子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因此,成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以免孩子模仿误服;将家用药品锁在药箱里;不要把饮料瓶、饼干盒、糖果罐与药品、化学品存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