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9日发布《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这是其发布的首个“双十一”信用评价报告。数据显示,750万件促销商品中,有52.99%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少部分商品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与两个月内的历史低价相比,“双十一”当天的促销价格中实质性下调的只有34.6%。(12月30日《北京青年报》)
王军荣:“先涨后降”,对此伎俩,谁都不陌生。因此,这几年来,对于“先涨后降”的监管还算是严厉的,一方面是事先约谈,另一方面是事后惩罚,可报告显示,在今年“双十一”,竟然有四分之三的畅销品玩“先涨后降”,比例如此之高,让人惊讶。
樊树林:不可否认,商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也要立足诚信与守法的基础之上。目前,依靠电商提升自己的诚信意识,像爱护自己羽毛一样珍惜名誉,强化自我约束还不太现实。既然不能自我改善和纠偏正向,那么国家相关部门就应该出台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对电商的“假打折”进行围猎。
刘义杰: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电商的努力下,尽管仍然存在大量先涨后降情况,但大部分促销商品都趋向接近2015年最低价,换句话说,在双十一时节公众还是享受了市场的优惠。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更多的是监管部门下了很大功夫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