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核心区全部实现无煤化 2017年四环内基本无煤化

2015-12-30 08:48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京城核心区全部实现无煤化

东城干面胡同内的煤场已变成仓库。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省心、省钱、又暖和,实施居民煤改电工程,不仅让平房院和简易楼居民家烧煤的烟囱不再冒烟,也让居民们在每个冬天来临的时候,心里也是暖暖的。今年底,东西城又有2.9万户煤改电,北京城市的核心区已全部实现无煤化,此前仅存的9个煤炭销售点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走进东、西城居民家和原来的老煤场进行了实地走访,听居民聊聊发生在身边的喜人变化。

探访

不再吃灰挨呛 老住户开心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东城区大方家胡同22号平房院。虽然天气寒冷,但曹春兰老两口的屋里暖洋洋的。2012年,大方家社区实行了煤改电工程,曹春兰家就是受益者,改造工程全部政府出资,电暖器的设备费用,政府也给补助了一半。家里装上了3组暖气,每天打开2组就足够用了,屋里的温度计显示为21℃。

说起煤改电之后的感受,今年82岁的曹奶奶满脸堆笑,“煤改电真是给我们老人办了大实事。”曹奶奶笑呵呵地说,家里干净了,暖和了,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早晨四五点起床搬煤、烧煤了。“那时候即便在屋里,也是满脸灰。”曹奶奶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搬进这个院,直到2012年煤改电,这40多年来的冬天都是靠烧煤取暖,从刚开始的煤球到后来的蜂窝煤,老两口没少吃灰挨呛。“怎么烧也不觉得暖和呀,尤其是年龄大了以后,在屋里还要穿棉袄加毛背心。”曹奶奶说,现在屋里暖和不少,穿上毛衣就足够了。

煤改电后的费用更是让老两口满意。“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这段时间是低谷电价,每度电3毛,政府还给补贴2毛。”曹奶奶说,由于晚上的蓄热,白天这段时间电暖器不用打开就可以供暖,每年比以前节省了几百元。为了让老两口更暖和,儿子给电暖器设定在晚上5点开到第二天早上6点,“电暖器设定后就不用再动了,十分方便,而且我们在10月份就开始使用电暖器,比过去灵活多了!”

省去了煤气中毒的担忧

据大方家社区居委会书记陈波介绍,社区1200户平房居民在2012年全部实施了煤改电工程。以前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煤和炉灰,既不卫生也存在安全隐患。“以前的燃煤垃圾比日常垃圾还要多,收拾燃煤垃圾很费力气。”陈波说,自从煤改电后,垃圾桶都取消了,有专人到居民户门口吹哨收垃圾。电暖器不产生烟气,社区也干净多了,安全隐患也少了,“烧煤的时候,每年冬天来临,防火、防煤气中毒都是社区的重要工作,现在完全没有了这方面的担忧。”

少了十车煤 家里干净了

1966年,西城区陈玉英一家就搬进了福绥境胡同56号院,直到2009年以前,全家人在冬天都是依靠烧煤取暖。“这么多年都是烧土暖气,早上醒来屋里都是灰。”陈玉英说,冬天烧的煤都得一点一点搬,炉灰也是一拨又一拨。“要是赶上刮西北风,烟筒还会倒风,很容易吸进煤气。仅一个冬天,陈玉英一家就需要烧掉10来车煤,每车煤要装煤300块,一年算下来要2千多元。煤改电后,一家人一整年的用电也就3千多,这里面还包括取暖以外的生活用电,比原来省钱,又让家里干净起来,陈玉英很满足。

变化

东西城最后的煤场关停

据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杨海明现场介绍,东城区从2003年至今,已累计为13万户平房居民实施了煤改电工程。

在实施煤改电之前,东城区每个街道都配备有一个供煤的煤场,后来陆续关停。到2013年年底,东城区还存有5个煤场。过去两年,这5家煤场也全部关停,两年减少供煤1.3万吨。

昨天,记者来到原为金泰集团东城分公司的干面门市部煤场。原本堆满供暖用煤的大仓库,如今门里门外堆满了冷饮。原来负责东城区煤炭业务的负责人王鸿飞介绍说,这个门市部早前供煤的范围北至平安大街,南至长安街。最多的时候每年可以为8千户居民供应8千吨煤。最开始,这里还是供暖用煤的加工场所。从2004年开始,门市部只销售不生产,从房山运送型煤到这里销售。从2010年开始,供应量开始逐渐减少。“一直以来都是人工送煤,工人们每天满脸黑,连汗都是黑的。”干面门市部负责人程方义介绍说,现在门市部改成了冷饮配送服务,工人们也跟着转岗了。

除干面门市部转型为冷饮配送外,东城区其他煤场原址基本以转为办公场所、宿舍和批发零售区域为主。

西城区环保局局长章卫则告诉记者,西城区从2001年开始试点实施煤改电工程,2003年正式开始实施已有12年。现在全区已实现了无煤化,累计为包括简易楼、平方院在内的16万户居民实施了煤改电工程。今年,全区全部煤场已告别历史舞台。

16年超30万户实现清洁取暖

市环保局透露,按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今年北京市东城、西城两区通过煤改电、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取消2.38万户居民取暖用煤,同时撤销辖区内剩余的最后9个煤炭销售点。

“煤改电”工程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实施已历时16年,两区累计完成30.8万户居民取暖清洁化改造,每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烟尘3080吨、二氧化硫2618吨、氮氧化物616吨。

2017年四环内基本无煤化

市环保局大气处调研员晏向阳介绍,2015年,东、西城煤改电住户共有2.99万户,实现了核心区基本无煤化,城六区基本无燃煤锅炉。下一步燃煤治理的重点在远郊区,除了城六区,远郊区还剩余了不少燃煤锅炉,特别是五环到六环之间和六环以外地区。2016年,五环内燃煤锅炉将基本消除。未来两年,本市五、六环之间将力争削减1.4万蒸吨燃煤锅炉。2017年四环内基本无煤化。到2020年,其余燃煤锅炉基本消除,实现北京基本无燃煤锅炉。

同时,散煤治理也将加大力度,特别在五、六环之间的城乡结合部。“2016年力争大的农村地区基本无劣质燃煤,五、六环之间力争削减50万吨散煤。东、西城治理散煤,即平房采暖的煤,用了将近16年。从2000年到目前,共有30.8万户平房居民改用清洁能源。”

解读

二氧化硫排放

今年创历史最低

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介绍,本市二氧化硫浓度主要来源是采暖季的燃煤和散烧煤的排放。今年二氧化硫年均值有望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监测表明,本市二氧化硫浓度由1998年年均120微克/立方米降至2015年前十个月累计平均浓度13微克/立方米。

李云婷说,本市从1998年就开始对二氧化硫实时监测,2000年至2004年,二氧化硫的年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2007年之后下降趋势更明显。从2008年开始,本市二氧化硫年均值达到40微克/立方米以下,且多年一直持续。2014年二氧化硫的年均值是22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来最低值。根据目前监测结果来看,2015年二氧化硫的年均值有望达到20微克/立方米的水平,与去年同比降幅有望超过35%。从2008年到2014年年均值的空间变化来看,城区、东部地区到西南部地区二氧化硫的高值在逐年降低。到了2014年,空间差异已经不再明显。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 张璐/文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