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国进入“两会时间”。2015年两会无疑是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上召开,这一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
新政着力“关键点”
改革攻坚依然是2015年“两会”的主题,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换挡的过程中,政府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调低至7%左右,同时继续释放改革红利,打造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以对冲下行风险。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2014年中国经济承受了不小的下行压力。不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同时结构更趋优化,动力更加充沛,展现出良好的韧性、充足的潜力和较大的回旋空间。
在保增长、调结构的总基调下,中国经济将继续换挡调速,但经济体制改革却会快马加鞭,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着眼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会继续打出一系列改革重拳,确保中国经济快车换挡不失速。
而从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本届政府在2015年继续围绕着审批制度改革释放简政放权的强烈信号,重点是规范和改进政府行政审批行为,减少企业和群众为审批跑腿,同时继续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药价、油价、气价、水价、票价……多年来,一提到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问题,政府有苦衷,企业有难处,百姓有吐槽打破行业垄断壁垒,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是本届政府这轮价格改革的重头戏,形成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成为在2015年价格改革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从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8次提到“融资难”“融资贵”来看,今年的两会上本届政府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最终必须从制度入手,通过改革来找办法,尤其值得关注有关引入新的民营银行、对现有银行考核机制做调整、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
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看点
两会的召开,也给资本市场带来看点,看多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两会”的召开,为今年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即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而且在宏观遇冷背景下,下调了GDP等经济目标,却上调了赤字率,表明政府既要维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同时更要有质量的增长。增长需要继续宽松货币,也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些都是《政府工作报告》题中之义。反映到A股来看,代表新经济的中小创股预期很高,这给创业板以启动的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7%,比2014年实际增长调低了0.5个百分点,对于CPI、M2
等增长目标也均进行了小幅下调,却将一般公共财政赤字率上调了0.2个百分点,定在了2.3%的水平,表明政府需要增长的质量,也需要将经济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
扩大财政赤字率,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扩大赤字至5000亿元,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对冲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新开建27个,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双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此次提出改造传统经济引擎,培育新引擎,前者是指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后者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注册制也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大政策。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谈到金融工作时说:“2015年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将提高社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微观企业的融资成本。
稳增长与稳楼市构建新平衡
而在诸多新政来临之际,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3月末房地产市场又迎来了“330”新政。
央行联合住建部、银监会30日发文,二套房个贷首付最低比例由此前的60%-70%下调到40%;同日,财政部联合国税总局发文,转让二套房免征营业税期限由目前的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至超过2年(含2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行业涉及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对整个经济运行牵动作用较大。然而,步入经济新常态,中国不会也不能任由房地产业成为地方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工具,吞噬过多流动性,给房地产以外的更广泛实体经济造成资本进入的困难,更不能令畸高房价过度侵蚀居民收入,超前透支居民消费,以致损害社会结构。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将采取系列新的调控措施,以使住房供需格局继续朝着“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目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