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保姆”带来的养老思考

2015-12-25 11:30 成都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恐怖保姆”带来的养老思考

广州梁女士通过南沙一家保姆介绍所,请了个保姆照顾70岁的婆婆。请工时这位保姆讲,“如果做了几天老人就死了,也要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梁女士没有想到,这样一句话竟然暗藏杀机。上班3天后,这个保姆竟然毒杀了老人。让人恐惧的是,这名保姆落网后承认做保姆期间曾杀害10名老人。

即便坐在南方有暖气的房间里,看到这则新闻依然“凉从心头起”。如果真的只是上三天班贪图一个月的薪水,这样的动机也太可怕了。应该相信,这只是一起个例,但“恐怖保姆”依然给我们带来了养老思考。

能够请保姆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都不错,钱可能不是大问题。放眼未来,能够请得起、愿意请保姆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可请来了保姆,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固然,“恐怖保姆”只是极端的个例,可保姆的照顾真的贴心暖心吗?老人真的开心吗?子女真能放心吗?这一切恐怕都要打问号。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可能超乎想象。

现在,很多人把老年社会的挑战更多寄望于养老产业的发展。不说养老市场的成熟发展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即便有一天我们获得了政策和资金的突破,实现了普遍的社会化养老,难道就没有新的烦恼吗?那种每天对着保姆的日子,真是老人们想要的吗?保姆本身的素质和爱心,又能够托起老年社会的希望吗?

就市场而言,保姆素质确实是一个十分尖锐的大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的训练,还要让保姆这个行业富有含金量。换而言之,要让保姆有尊严,让他们的地位和收入都要得到社会尊重。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高素质、有爱心的人士进入这个行业。可在我们这个对服务行业人员的尊重还很欠缺的社会中,这一天何时能够到来?我们能够指望在不久的将来,保姆这个行业也能成为社会尊敬的行业吗?

而且,家庭关系永远都是爱的关系,“养儿防老”中的亲情纽带,永远都不可能被“花钱养老”取代。过去媒体报道了大量的“好儿子”“好儿媳”的故事,他们数十年如一日贴心照顾老人,也感动着无数人。就未来而言,这样的故事还有续集吗?如果全部推向社会,肯定也就不会有了。当然,社会已然过了那个阶段,很多家庭可能不具备“居家养老”的条件,但能够“居家养老”的还是应该尽量。即便迫不得已走向“社会养老”,也不应该把照顾老人的责任完全交给保姆。这种子女的责任,不是钱能取代的。

老年社会挑战可能超乎我们想象。这里既有钱的问题,也有情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钱的问题暂时很重要,可真要解决了钱的问题,就会发现其实情更重要。而这,不仅涉及保姆的素质问题,还涉及为人子女的责任。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