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2月23日讯(记者 张博)随着北京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消费和服务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和痛点。然而,由此而引发的消费投诉以及对老年人实施的消费欺诈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让老年人能放心购物、享受社会服务,如何让他们在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探讨的课题。在这方面,德胜工商所进行了一系列积极尝试,用实际行动履行了流通领域看门人的职责。
根据辖区老龄人口多的特点,德胜工商所通过网格对接社区等手段,将工作做到下辖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楼门,让社区主任、楼门长都参与到日常监管工作当中,很好地消除了老年人消费投诉中比较常见的预付费、无照经营、老年人保健品推销等盲区和风险点。
据介绍,实际工作中,工商所要求每个网格责任人定期走访对接的社区,通过与社区干部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内存在的违法经营等风险点,将可能损害消费者的违法经营扼杀在摇篮中,对于已经造成损害的,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消费者维权。
在采访中,德胜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为记者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年前,所里接到12315维权电话的申诉转办单,内容是一个消费者新装修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干部张维春同志马上联系了投诉人,发现消费者是一位已经76岁高龄的老人,他家的房子在装修后的近半年时间内一直漏水,而商家无视装修服务尚在保修期的事实一直拒绝维修。了解事件的原委后,张维春找到这家装修公司,对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耐心的劝说,指出装修服务尚在保修期,经营者有义务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返修,同时要照顾对方老年人生活不便的情况,希望商家尽快维修,使老人恢复正常的生活。在张维春同志反复沟通和耐心劝说下,最终商家心服口服,同意立刻进行返修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样的事情在德胜工商所机会每一天都会遇到。社区来了推销保健品的,街道主任会给所里的联络人打电话;楼里新开了一家小餐馆,楼门长会给所里的联络人打电话。工商所社区联络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对最贴近社区的情况做出响应。
今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德胜工商所突然接到安北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说该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在一家修脚室花费了近8000元修脚。为避免老人财物受到损失,德胜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据了解,老人受脚疾困扰多年,在很多医院就医后也没有好转,该修脚室在为老人进行处理前也告知了老人价格,整个服务环节并没有欺诈等行为。但是为了体现对孤寡老人的体恤关爱,保障孤寡老人的生活,德胜工商所的人员依旧与商户进行了积极的沟通,最终取得商户的理解和支持,为老人减免了部分修脚费用。
“谁家都有老人,我们也都会变老。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特别是老年人的合法利益,是我们工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胜工商所果伟所长向记者表示,未来将借助德胜街道全响应系统,进一步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日常监管风险信息归集平台,强化部门联动和与社区互动,推进辖区共管共治工作,共同服务辖区发展大局,真正做好“咱爹咱妈”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