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富于民、拉动消费、应对财富缩水的角度,个税改革都应该做到放过“没毛的大雁”,要有“杀富济贫”的勇气,不仅要提高起征点,同时对富人征税还要适当提高比例,这样才能让个税发挥调节个人收入,公平财富分配的作用。
□郭元鹏 江苏职员
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财政部税政司多次组织专家开会研讨,新的个税改革方案已初具雏形。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3%的受访者建议降低税率、调低工薪阶层的税负。
个税改革牵动千千万万人的目光。无疑,在这些聚焦的目光中,最焦渴、最期盼的眼神来源于“没毛的大雁”,即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个税全称个人收入调节税,此税种推行之初,主要目的还不是收税,而是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说到底一句话,就是要促进收入分配的科学与合理。
很明显,此税种实施的初心,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不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本用于调节个人收入的税种,渐渐变成了“雁过拔毛”。而大雁也是分为很多种的,有的羽毛丰满,有的羽毛稀落,有的本身就已经光秃秃。这个时候,个税的作用就应该是从羽毛丰满的大雁身上拔些过多的羽毛,让那些身上光秃秃的大雁也能得到点温暖。若个税起征点很低,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羽毛丰满的大雁没有感觉,羽毛稀落的大雁更加稀落,没有羽毛的大雁已经被拔得血淋淋,有的大雁还落地了。
这样的比喻似乎有点极端,却易被理解。财富在缩水已经是一个事实。也就是说,在银行存钱时,或许那笔钱可以买20平方米房子,可是当取出来时,也许只能买10平方米了。这就需要把个税的起征点适当提高点,让大多数人能有能力应对财富缩水。个税也不能仅仅依靠月度收入来决定。打个比方,一个在市场卖鱼虾的小生意人,这个月的收入可能高些,超越了个税起征点,这月他就需要缴纳个税;下一个月生意不好,收入在起征点下,不用缴纳个税。但总体一平均,他远远低于个税缴纳能力。收入高了交税,收入低了谁能补给他?所以说,个税征收还是得区别对待,对收入稳定的应该是一个标准,而对于那些风雨飘摇的职业人应该多些温暖,不能仅仅依据月度收入来划分。
眼下,国家正积极拉动消费,刺激消费,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有钱人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家里已经有不少房产和名车了,再加上人数相对较少,他们还能被刺激出多少消费?拉动消费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拉动消费最需要拉动普通人的消费,所以要让普通人有消费能力。这才合乎国家“藏富于民”政策的初衷,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从藏富于民、拉动消费、应对财富缩水的角度,个税改革都应该做到放过“没毛的大雁”,要有“杀富济贫”的勇气,不仅要提高起征点,同时对富人征税还要适当提高比例,这样才能让个税发挥调节个人收入,公平财富分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