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有学位 买房需仔细甄别

2015-12-18 09:58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学区房≠有学位 买房需仔细甄别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正考虑推行“多校划片”政策,即一个区域对应多个小学初中,目的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学区房降温。如果实行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可以想见的是,届时买了学区房的家庭将无法确定孩子能到哪所学校上学,名校学区房价值也会相应打折扣。

不过,目前“多校划片”政策还在考虑阶段,如何实施、何时实施才是关键。在此之前,学区房仍是许多开发商主打的“招牌”。因为按照现有政策,一所学校对应一个片区,按照就近原则择校,只要是所在学校片区的户籍或者有房者都有在相应学校上学的权利,这也是为何所谓清远名校凤翔小学、新北江小学新校区周边的房源备受众多家长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许多家长不知道的事情是:即便有了这些所谓名校的学区房,也并不代表孩子就能在此学区入学,正如你读博,不代表100%就有了博士学位,有了名校学区房并不代表有名校学位。

众所周知,家长们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自然会想尽办法在名校学区买房,但名校的学位有限,往往满足不了如此众多的生源需求,导致部分生源必须分流到附近片区学校。和广州这些大城市不一样,当前清远所谓名校学区房的房价和其他非名校学区的房价差不多,甚至还要低,进入门槛并不高,很多家庭买房就往这些片区挤。以凤翔小学为例,两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不到2年,第一年学位充足。但据笔者了解,到今年9月入学时,许多有房者的孩子就不能在此入学,原因是生源太多导致学位不足。

该学区内一大盘的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五六月,一年级新生提前报名,当时生源可以开至少3个班。因为生源太多,入学审查特别严格:学位首先满足有户籍的学生;对于没有户籍的有房者,主要是考察其是否自住,一是看房子是否装修,二是看入住时间,有专门人员上门查看情况,还要房主出示相应的水电发票等,如果用电量低于某个水平就不能入读该校;即使有房,公寓类房主的孩子也很难有学位,因为公寓投资属性比较强。在这样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如果学位还是不够怎么办?据没有证实的说法是摇号,运气不好的只能安排到其他片区上学。

一些家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了学位而买了一套房,但到头来孩子还是回到以前片区上学。所以对一些不负责任的销售人员“话数”要甄别,要多从侧面了解,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陈步上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