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于15日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有望从主棺内清理发掘出能证实墓主身份的最核心证据,从而揭开墓主身份的神秘面纱。此前,从墓园到主墓的发掘过程中,多项证据已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专家初步估算,主棺清理发掘过程将耗时10多天。
两套方案
10吨主棺或“搬”进实验室
当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主棺上面的木板,但进展非常缓慢。
据了解,考古专家对主棺清理发掘预先设计了两套方案,第一种情况是在现场清理发掘,第二种方案是将主棺整体套取运送到文保房进行实验室考古。
“棺木的四块侧板已经脱离,初步判定棺内没有大幅衣衾和丝织品。”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国内知名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介绍说,刚开始时倾向采用第一套方案,即在现场清理发掘。
但在清理主棺上面的木板过程中,考古人员判断棺内文物数量较多,且保存较完整。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专家倾向于将主棺整体套取后运送到文保房进行实验室考古。信立祥已经向国家文物局报告了上述情况,得到批复后将采取下一步行动。信立祥说,如果整棺套取,套取重量或超10吨。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说,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文物保护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到文保房进行实验室考古,将启动低氧舱,考古工作者将佩戴供氧设备工作”。
椁室坍塌
发现墓主人尸身可能性小
根据以往发现的高等级列侯墓葬的情况,专家预想海昏侯墓的主棺,底部应该铺有木炭、石灰等防水防潮的东西,木炭、石灰上面架着灵床,死者安放在灵床上,头部朝着墓门(即正南)方向。
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成员、国内知名丝织品保护与修复专家王亚蓉表示,可能会有十套之多。死者脸部应该有玉覆面,身体七窍部位都塞了玉器,手里还会握住珍贵的东西。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按照当时的葬制,死者身下将铺一层葬玉,身上也可能覆盖一层葬玉。
尽管有专家表示,从主椁室早年已坍塌的情况来看,南昌西汉大墓发现墓主人尸身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信立祥表示,一旦发现棺内有先人的遗骸,出于对先人的尊重以及人文情怀的考量,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会举行一个隆重、严肃的仪式,然后用专门的容器小心翼翼地提取、装殓尸骸,以免把尸骸混杂在其他文物中。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经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
专家解读
主棺发掘首日 四大看点揭秘
海昏侯墓15日上午开启主棺清理工作,除了出土的玉璧和玉具剑,主棺中是否能出土金缕玉衣也备受期待。
看点一
夹层中或有文物
古代棺柩为六面体结构。专家称,一般棺柩两侧和前后都会有棺帐,也称之为荒帷。在发掘现场,考古队员15日揭取了顶层疑似为荒帷盖的木板,但现场进展缓慢。
“这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木板面积较大,约5.5平方米,整体提取难度较大;二是荒帷盖下紧贴着棺盖,两者黏合度较高,且夹层中可能还有其它文物,担心对这些文物造成损害。”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表示。
看点二
金丝玉具剑出土
在主棺上方,考古队员发现了三把金丝缠绕的玉具剑,制作工艺精湛,金丝缠绕的部分为剑鞘。
徐长青说:“一般来说,墓室中发现的剑为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但这三把不是。推测是安葬墓主时最后放置进去的,为了表示一种礼仪的完成。”杨军则推测,玉具剑用金丝缠绕是为了显示剑主人身份的重要性,有可能是墓主生前朝见皇帝时佩戴的。
看点三
玉璧再现引猜测
此前,在主棺南面出土了大量玉片、玉饰。而在主棺清理的首日,考古人员又在主棺的边缘位置发现了一枚“半遮面”的玉璧。
信立祥认为,这是一枚涡纹玉璧,其用途可能有三种:一是从主棺中漏出来的,古人安葬时往往在尸身前后周围铺满玉璧;二是主棺的内侧镶嵌的装饰;三则可能是帷帐上面悬挂的玉璧。
看点四
金缕玉衣受关注
在现有的历史资料中,只提到东汉列侯下葬时会使用玉衣,但没有关于西汉列侯是否使用的记载。信立祥认为,海昏侯墓是标准的按照汉制埋葬的列侯墓,如果这里面发现了玉衣,可以证明西汉列侯安葬均使用玉衣。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用玉片制成。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而成,称之为“金缕玉衣”。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发现玉衣逾20件,金缕玉衣仅5件。
热点追踪
海昏侯墓建造时
恐倾尽全国之力
一个个考古发现,一件件出土文物,令人们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兴趣愈发浓厚。而海昏侯墓墓园的规模,也不禁让人感叹——要多少人花多长时间,才能修成如此庞大而完整的墓园?如果墓主真的是被贬至此的刘贺,他是如何用短短4年的时间,建成这样一座地下宫殿?对此,专家用了四个字概括:倾尽国力。不过,专家也表示,海昏侯墓并没有极尽奢华,也没有人们通常以为会有的机关暗器、地宫。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分布着以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此外,墓园地面建筑各种要素齐全,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基址均清晰可辨。
张仲立说,在西汉时期修建这个大墓园,可以说是“倾尽国力”。“我们粗略算了一下,主墓深达8米,是个长宽达17米多的方形墓,加起来有三百多平方米。按照这个墓葬尺寸,如果靠人工掘土的话,这可是一个需要动上万方土的工程。”张仲立说,主墓修建就是个上万方土的大工程,更何况整个墓园,“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怎样庞大的工程”。
多项证据表明海昏侯墓的墓主很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但因为当时海昏国人口只有一千户,这就意味着可能整个海昏国的人几乎都参与了修墓。“当时为修建这个墓,海昏国可以说是倾其国力来做的。”张仲立表示。
此外,在许多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里,盗墓者往往要破解一个个机关才能进入墓葬内部。那么,海昏侯墓里,是不是也有这些精心设置的机关,防止盗墓者侵入呢?
对此,张仲立表示,海昏侯墓并没有神秘的机关,“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得比较完整、具有代表性的防盗墓机关,在秦始皇陵。此外,大多数墓葬都是没有专门防盗设施的,一来没有必要,二来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一旦年久失修就废弃了。”本版综合新华社报道
墓主之谜
多证据表明墓主人
可能为汉武帝之孙
考古专家此前已确定墓主人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而从墓园到主墓的发掘过程中,多项证据已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证据一:大车马坑
主墓西侧的大型车马陪葬坑中,考古人员找到了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这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杨军介绍,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诸侯王车马陪葬制度,根据历代海昏侯生卒时间,基本可以推断墓主人为刘贺。
考古专家指出,5辆车20匹马,正好是4匹马一辆车,而乘坐4匹马的车是汉代王侯出行的最高等级,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墓主人身份之高贵。
证据二:三堵悬乐
北藏阁是主墓中距离墓道口最远、最隐秘的地方,其出土的文物也是最能代表墓主身份的。按照藏阁的功能分区,“乐器库”中两堵(架)编钟、一堵编磬。
“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为帝,三堵为王’”。张仲立认为,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堵悬乐,明显高于墓主“侯”的身份,而只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曾经具有王的身份。
证据三:百余金饼
在主椁室西侧的一个床榻下,发现了两盒金饼和一盒马蹄金,马蹄金共25枚、金饼189枚,创下了我国汉墓考古史上之最。
“马蹄金是皇帝的赏赐品,金饼则是财富的象征。”徐长青认为,数量如此之多的马蹄金和金饼的发现,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和特殊,也进一步将墓主人引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证据四:透雕玉饰
棺椁附近出土的两件透雕玉饰,经专家鉴定后被认为,在质地和工艺水平上都代表了汉玉的最高水平。玉饰图案均为龙、凤、虎三种动物,其中一块为圆形、青玉质地,另一块为椭圆形、白玉质地。
“玉器是身份等级的标志。”张仲立说,在汉代秉守礼制的形态下,佩饰玉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玉佩饰越精美代表着其主人身份越高贵。
证据五:两米床榻
海昏侯墓主椁室发现多组屏风、几案和榻。特别引起专家注意的是在主椁室的东西侧各发现了一张两米多长的床榻。
“汉代的榻分为坐榻和床榻,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说明墓主生前经常使用床榻。”信立祥说,据史料记载,刘贺曾患有比较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床榻的发现和史料记载吻合。
证据六:成套九鼎
考古人员在主椁室东南面的床榻下发现了9只青铜鼎。据《周礼》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有专家认为,虽然礼崩乐坏后,汉代已较少用鼎来表明墓主身份,但不排除墓中的成套九鼎是用来暗示墓主曾经当过天子,因为当时鼎已非葬制中的“标配”。而无论是哪种猜测,都将墓主人身份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证据七:鎏金龙首
此外,考古人员日前还发现了一件复合型器物,该文物的组成部分包括铜器、漆器、玉器以及鎏金器,最令人瞩目的是,这件器物上有龙首状的装饰,且龙首的样式十分精美。
专家表示,这件器物成分很复杂,龙首是由青铜制造的,而盖子上又有很多玉石和宝石。在器物的铜部还有大片的鎏金,可以推测出这个器物可能在当时整个是鎏金的。不难看出,墓主人身份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