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1
大理市政府主张临海客栈收费最高标准为每间每月2000元
一家有10间一线海景房的客栈,每年要交24万元,可能占到营业收入的10%左右,超出一年纳税总和。
方案2
云南省物价局拟定“保护费”标准为营业收入的2%
此方案因“实现不了征收计划”和“挤压临海客栈利润空间”的目的,被大理市弃选。
在双廊开客栈两年多的于立发现,投资客栈的本钱还没收回来,头上已悬了一把利剑。
11月22日,一条消息在大理的客栈圈流传:大理即将向环洱海的客栈和餐馆等商业场所征收“保护费”。两名客栈老板代表参加过政府的内部研讨会,因对收费标准不满,他们当场反对。
相关文件在会后泄露出来,分别是《大理洱海保护费调研问题(省物价局调研提纲)》《洱海资源保护费提标扩面方案(省物价局拟定方案)》和大理市《关于洱海资源保护费提标扩面比选方案的报告》。
上述文件显示:大理市拟定的“方案一”,报上去之后被省物价局否决,后者拟定“方案二”。但大理市在比选之下仍坚持“方案一”。
方案要求限制开发:
挤压临海客栈利润空间
据了解,两套方案,从今年9月比选至今仍无结论。
云南省物价局分析了“方案一”的利弊:“按污染程度和经营效益收取,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存在的问题:一是各类档次划分和经营场所面积的确定有一定难度;二是标准偏高;三是考虑客户入住率;四是操作有一定难度。”
这一观点得到客栈老板们的认可。以入住率为例,大理市地税局在核定税额时,参照的是今年1至8月份的平均入住率,原因是有些客栈去年没有数据。于立分析认为,今年1至8月份的入住率并非常态。
“首先是影视剧的影响。2014年9月,以大理为背景的电影《心花怒放》在全国上映,其次,今年有两家网络订房平台贴钱竞争,也导致入住率增高。”于立说。
银桥镇的客栈老板刘宁说,今年9月过后(除了十一期间),客栈入住率下跌厉害,经常在20%到30%之间。
在比较两套方案后,云南省物价局认为,“方案二”更具合理性,收费在经营者承受范围内。若按“方案一”测算,一线、二线和三线客栈的保护费将占到营业额的6%、4.7%和7.6%,远超多数客栈的承受能力。
但大理市在《比选方案报告》中指出,“方案二”不能实现预征目标。该报告认为:“方案一”能“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挤压临海客栈利润空间,实现对洱海湖区及周边区域的限制开发,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污染与客栈关系多大?
污染源中,牛粪占比最高
大理市“方案一”显示,制定该方案的原则是“谁污染,谁付费,多污染,多付费”。刘宁对此不服。“我觉得需要弄明白一件事是,合法经营的客栈尤其是临海的客栈,对洱海造成污染到底有多少?”
记者了解到,在洱海水质的污染源中,牛粪的污染占比最高。据2010年洱海流域污染物入湖统计数据分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占洱海流域污染物入湖量的七成以上,是洱海最主要的污染源。这其中,洱海流域的9万多头奶牛对洱海的污染“贡献”最大。
根据央视今年9月的报道引用的数据,畜禽粪便占洱海的污染源的40%,另外两大污染源中,生活垃圾污染占35%,农业方面的污染占20%。
从2014年开始,洱海周边客栈所有生活垃圾均由辖区统一清理,而一个7间海景房的客栈,2014年全年的垃圾费是7665元,而今年的垃圾费又涨了50%多。
最终方案尚无定论
“实在开不起客栈就自己住”
对于政府计划中的“保护费”,于立等人表示担心。“强行实施的话,费用最终可能转嫁到游客身上,吓跑游客。”
同样,开客栈的本地居民也对保护费有微议。双廊镇双廊村的白族居民老王家的客栈有10间客房,记者入住时逢淡季,房价100元,一共只有3个房客。
若按“方案一”实施,老王的客栈要按二线标准交钱,每间每月交360元,10间客房全年为43200元。
老王说,家里已经没有地了,盖客栈他花了六七十万元,目前只经营了一年多,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提及洱海保护费,他表示交不起。“实在开不起客栈就只能关张,自己住。”他苦笑着说。
保护费争议引发社会关注后,云南省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范惠声通过媒体作出回应:对于类似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论证程序复杂,收取洱海资源保护费尚处于讨论阶段。论证结束后,物价局根据论证内容修改方案,向社会公示五天后再上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方案才能施行。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