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消费者三大新特征:未知 新趣 宽裕

2015-12-08 09:24 千龙经济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2月8日讯(记者傅昱佳)12月7日,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在京发布的2015中国消费行为新景象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向“G”(消费全球化)、“E”(消费数字化)双方向发展。

GDP增速回落、股价下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者行为会出现哪些新的特征呢?研究结果表明,在剧变不息的消费市场中,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欲旺盛不衰,人们更愿意在寻求“未知”(见识以外的新事物)、寻求“新趣”(新的生活品味)、寻求“宽裕”(心灵“余力”)方面投入更多的金钱。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首席研究员钟鸣表示,近年来,买买买、有钱就是任性等流行语的出现证明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持久不衰”,同时也说明了消费环境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发生两个变化,一个是消费的急速全球化,另一个是消费的急速数字化。具体说来,消费的全球化,使得种类繁多的国外商品一齐涌入中国市场,从而催生了多种多样前所未有的新消费对象。另一方面,消费的数字化则带动了各式各样新的购买方式产生,即消费手法的多样化。这两个变化的大规模同步进行,以及变化进程的急速推进,构成了当今中国消费市场的显著特征。”

在变化的消费环境中,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有了改变。研究结果将新型消费行为分为“攻略”、“机遇”、“士气”、“玩味”、“议价”五大消费类型。“攻略消费、机遇消费对应的是寻求并享受未知(见识以外的新事物)的行为;士气消费、玩味消费也就是寻求并享受“新趣”(新的生活品味)的行为;定价消费即寻求并享受“宽裕”(心灵“余力”)的行为。”钟鸣指出,消费行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于环境变化所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希望突破“大众理想”和“陈规旧矩”的束缚,放飞心灵,享受自由。

钟鸣解释说,随着消费对象和消费手法的多样化,人们对于理想生活形态的认知也在向多样化发展。消费者希望冲破自身原有生活、视野的“格局”,通过实践“未知的发现和体验”,实现自我拓展。在消费上表现为倾向于选择风格多样化的商品或服务体验。“这种消费行为的重点不在于怎么用,或者说怎么玩,怎么享受,而在于拥有,或者说有经历过这一点。”

调研结果显示,实际上可以感受到“通过购买拓展自己原有的视野和生活领域”的被访者,在北上广20~59岁的男女当中占到78%。此比例在二线城市也达到同样的水平77%。在三线城市虽然稍有下降71%,但是数据本身也从趋势上证实了新型消费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多数生活者的认可和支持。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作者:傅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