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15年武战环球搏击王者争霸赛在岭南明珠体育馆开战。 戴嘉信 摄
11月28日晚7点,冬意正浓。一男子在靠近岭南明珠体育馆入口不停打量着过往行人,念念有词:“要票么?要票么?中泰功夫赛,100元一张。”有人问“是真票么”,他压低声音回答:“内部赠票,保证真,进不去找我退钱。”
一墙之隔的岭南明珠体育馆内,距离“2015武战环球搏击王者争霸赛暨纪念李小龙诞辰75周年中泰功夫争霸赛”开始还有半小时时间,目测上座率在六成左右,这是10年来该项赛事首次由8000人的大馆换到3000人的小馆。“武战环球”赛事组委会秘书长兼推广人,同时也是投资人的余鸿坚预计,“今年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很好了。”每年近四成的人情关系赠票,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票房收入。他不知道的是,部分赠票最终流到了“黄牛”手中,以低于票面的价格被贱卖。
佛山武术名扬天下,然而唯一将武术市场化并且取得成功的赛事,却不是广为人知的咏春、洪拳、蔡李佛拳等,而是以散打为主要格斗形式的中国功夫对阵泰拳。余鸿坚认为,佛山有很好的武术市场,但是武术的产业化程度与佛山武术的江湖地位却很不相称,而他的中泰功夫对抗赛,历经10年,虽然总体盈利,但是随着运动员的出场费不断涨价,赞助费却多年不变,国内的河南、湖北、山东、四川等地这几年发展“武术经济”的势头又十分迅猛,形成强大竞争压力,“今后要考虑众筹的方式运作了。”余鸿坚说。
现状 十年办赛有亏有平有赚总体盈利
到今年为止,中国功夫对抗外国功夫的争霸赛已经举办了10年,其中2005年和2006两年是中国散打对抗日本空手道,2007年至今均为中国功夫对抗泰拳。谈起当初的辉煌,余鸿坚依然历历在目,“2005年举办中日之间的首次功夫较量,非常轰动,以前国内从来没有这样的比赛,对阵的又是跟中国武术有历史渊源的日本,影响很大。”不过与日本空手道的对阵只举办了两届就收官了,“因为2005年的比赛日本队是全败,一方面他们的选手实力没有与中国相当的,另一方面中日之间的比赛比较敏感,所以我们转为中国功夫对抗泰拳。”
中泰功夫争霸赛最辉煌的时候是2009年,“在国内所有的搏击比赛中,我们创造了收视最高、门票收入最高的纪录。”时年,余鸿坚邀请到刚刚获得首届世界功夫王争霸赛冠军的中国80公斤级选手边茂富,对阵被泰国泰拳会认定为超级次重量级第1位的泰拳王考克莱,阵容可谓非常强大。“我们首次把世界泰拳最优秀的选手请来与中国功夫比赛,当时其他地方都没办过这样的比赛,算是第一个‘吃螃蟹’,当时门票都不够卖。湖南经视主动找到我们,免费为我们转播比赛,湖南经视也因此创造了28%的收视纪录,拿到了湖南台当年的创纪录奖。”余鸿坚说。
当然也有亏本的时候,2006年余鸿坚将中日武术对抗赛搬到了广州,“因为比赛地点广州新体育馆位于白云区机场路附近,相对偏僻,就亏损了。”而2010年李小龙诞辰70周年的时候,余鸿坚又将中泰功夫争霸赛搬到了李小龙的故乡顺德,“那时正好赶上广州亚运会,单双号限行,亏了100多万。”
“有亏本有盈利也有收支平衡,总的做下来是有盈利的。”余鸿坚用这句话总结他的10年办赛历程。
市场 票房不错但赠票太多 运作模式难与国际接轨
之所以选择操作中国功夫对抗泰拳这个项目,余鸿坚说是因为其“水平高、观赏性强,是弘扬中华武术的最好途径。”而落脚佛山的原因则耳熟能详,“佛山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命名的武术之城,很多武术大师都出自佛山,从李小龙到黄飞鸿、叶问等,全国拥有这样资源的城市屈指可数。”
余鸿坚对佛山的武术市场非常满意,“佛山的武术爱好者很多,老板也多,都爱看,群众爱好支撑得起市场。佛山也是其他省市武术爱好者心中的‘武林圣地’,包括从陕西、湖南、山东、安徽、香港、澳门来的观众,每次比赛现场观众最差都有八成。”
“所谓‘武术经济’的盈利模式无非两种,一是赞助二是票房。”每场赛事都有企业赞助或冠名,或可看作余鸿坚推动的中泰功夫争霸赛市场化运作成功的一个标志。10年间,该项赛事分别得到过奇瑞汽车、佛山陶瓷协会、劲霸男装,以及某饮料品牌的赞助支持,而禅城企业石湾酒厂则是自2011年开始连续5年独家冠名。
尽管对市场充满信心,然而票房却是让余鸿坚感到压力最大的方面,“赠票太多!”余鸿坚说:“主办方是不希望有赠票的,但是中国是人情社会,很多要票的人也都熟悉,拉不下面子,平均每场比赛的赠票都占到了四成左右。”就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余鸿坚也接到要票的电话。“国外就不是这样,连投资人都自己买票。国外没有送票的习惯,外国观众也没有伸手要票的习惯。业内人士、各种朋友,相关机构的各种家属,不是几张几张地要,一开口就是几十张。”
余鸿坚透露,每场功夫对抗赛的总投入都将近400万元,“其中最大头的花费就是请选手,观众都喜欢高水平的比赛,并且口味一年比一年高。知名选手的出场费很高,像西蒙·马库斯(WPMF175磅世界泰拳冠军和LionFight轻重量级冠军,曾出战2013年中泰功夫赛)、播求(当今泰拳界最有影响力的职业王牌选手)这样的功夫明星的费用是80万-100万元,国内选手一般也要30-40万元。”中泰功夫对抗赛一般是5名中方选手对阵5名外方选手,总共10名运动员。如果按照余鸿坚所说的价格,选手成本相当可观。
而该项赛事的票价往年均在200元至1680元之间,不打折。比赛在岭南明珠体育馆可容纳8000名观众的主馆举行。
除了赠票问题外,赛事转播权问题也令余鸿坚感觉无法跟国际接轨。“体育赛事有一个特点,国外的体育比赛的转播权可以卖大价钱,但是国内的比赛除了像奥运会、足球这样的项目,其他都要掏钱请人转播。”除了2009年湖南经视找上门主动帮忙免费转播外,其余赛事的转播余鸿坚都是花钱请电视台来转播。
■关注
成本上涨快竞争对手势头猛
明年或众筹办赛
李小龙诞辰75周年纪念,是今年佛山中泰功夫争霸赛的宣传噱头。不过它却不光只为佛山所用,距离李小龙故乡千里之外的江苏南通,也打出了纪念李小龙诞辰75周年的口号,举办起首届功夫文化节。
不仅江苏,“河南现在抓武术产业也抓得很紧,政府力量很大。湖北、四川、山东也都在抓武术文化和武术产业,尽管他们的资源都不如佛山丰富,但是势头比较猛,举办比赛等活动的场次多,投入也大。”余鸿坚感觉到竞争对手的迅猛势头。
与此同时,余鸿坚的办赛成本压力也一年更甚一年,“现在物价升了,运动员的出场费也大幅提高,而赞助费却多年不变。”办赛10年,今年的中泰功夫争霸赛首次从岭南明珠8000人的大馆挪到了3000人的小馆。尽管余鸿坚对此的解释是“功夫比赛要近距离观赏”,但是很可能也有一定的经济考量。而今年的阵容中新生代运动员的占比也有所提高。场地小了,运动员资历降了,但是余鸿坚表示“成本并没降下来,今年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很好了。”
据了解,目前佛山市体育局给予这项赛事的支持主要是政策支持,帮助协调和组织实施。而据余鸿坚介绍,中泰功夫争霸赛已被市体育局列为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项目,“希望打造一个升级版的赛事,做大做强,做成品牌。”
“现在都强调体育文化产业化,佛山最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就是武术,为什么不抓住这一特色对武术资源进行整合呢?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佛山的优势资源就是武术,应该由政府主导搭台,市场参与,把武术文化作为佛山的城市名片来打造。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要资金投入,政府也可以出面帮忙寻找投资方。”余鸿坚说。
对于接下来的计划,余鸿坚想要从两方面创新,一是向群众武术项目延伸,“明年想引入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这也符合国家发展群众体育的相关政策,政府可以投入资金。”二是竞技武术方面创新资本运作方式,“采取众筹的形式,未来只要收视率高和点击率高,完全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办赛。”余鸿坚对此有信心,“跟其他体育项目比,武术竞技算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比如篮球,投资一个俱乐部要几千万,足球要上亿,培养一个高水平运动员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武术是可以速成的,打造一个搏击明星两三年就够了,这10年我们已经造就了很多明星,像柳海龙、边茂富、张开印、宝力高、马库斯等。”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余鸿坚向国家专利局申请注册了“武战环球”这个名称,“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佛山的赛事以后都叫‘武战环球’。”“武战环球”就是余鸿坚谋划的未来。
■议题
武术比赛能否成为复兴佛山功夫路径
佛山市体育局副局长张远征:以是否办赛判定产业化略显狭隘
包括佛山武术协会、精武会馆、咏春、蔡李佛拳等单位和武术门派每年都有举行自己派别内的比赛,武术产业化的概念不应以举办售票赛事为评判标准,佛山武术举办的各类活动带动旅游、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发展,也是产业化的一种形式。市政协也就弘扬佛山武术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我们正在与政协密切沟通,接下来会形成初步的方案。
佛山市武术协会主席薛绵本:咏春有望率先制订全国统一比赛规则
佛山武术有一个现象:各门派的武术运动员在台下的表现都很好,但是一上了擂台就打不出原来的水平了,主要是因为台下没有统一的规则。上台后规则统一,有些各门派自身的特长就发挥不出来,不习惯,产生怕输的心理,输不起。
现在除了散打之外,佛山典型的武术门类包括洪拳、蔡李佛拳、咏春拳、白眉拳、蛇形拳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则。我们正在研究咏春拳的擂台比赛规则,已经召集各派咏春传人开了几次会,初步形成一个大家认同的规则。计划于本月19日在罗村举行各门派的比赛,各门派都上来对打一下,验证一下这个规则是否可行。如果成功就总结成佛山咏春的统一规则向全国推广。
佛山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黄伟忠:每个拳种都应向标准化和办赛探索
武术比赛当然是很必要的,因为没有比赛就没有一个评判练习水平和进度的方式,每个拳种都应该向标准化、有攻防和输赢的方向探索,光是练套路很难有所发展,只能保持现状。我本人致力于推动佛山推手的产业化,目前国内的武术界也只有我们在这样想、这样做。
佛山武术应该更加年轻化、竞技化,各门派首先自己要去研究如何让本门派的武功吸引年轻人,吸引学生群体来练习,这是所有武术人都要去反思的问题,朝这个方向去创新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