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不法分子想方设法利用技术手段盗取大家的账户资金。不久前,一名京东消费者的账户和密码泄露,被人盗用下单,随后另一个用户的白条也产生交易,不同账户的交易都指向同一收货信息,IP地址也相同。由于系统立即进入风险预警,京东金融随即阻止该订单交易,并和客户联系,确认账户被盗用。
昨天,京东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样的案例京东处理了不少,京东今年上线的大数据风控“天网”系统已经拦截风险订单过亿元。
“京东白条也算是属于先消费后还款,和所有的信用支付工具一样,我们也遇到了不法分子前来撞库、盗号并且套现的事件。”但许凌表示,“我们2015年初上线了大数据风控‘天网’系统,能够识别和阻挡各类风险,目前已经拦截风险订单过亿元。”
许凌总结目前互联网信用支付工具风险交易的四类形式:一是不法分子盗取消费者账号盗刷信用支付工具;二是在社交平台上打广告骗取客户信息,冒名申请开通信用账户;三是消费者为套取现金配合不法中介反被骗;四是消费者风险意识不强,账户转借他人,还款纠纷频发。
许凌提醒消费者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密码和手机安全。具体来说,消费者不要在各类网站都通用同一套账户密码,最好定期更换密码。其次,消费者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图片,以防中木马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