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经济】摸透敌情,一敌一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公司参与竞争,理性竞争,赢得竞争,是学问,是实务,也是艺术。在这里,研究一下诸葛亮智破曹魏联军的经验,或许会有一些启示。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打仗的最高境界。刘备新亡,后主即位,曹丕即采纳司马懿建议,调集辽西羌兵,从旱路取西平关;赏赐厚礼,令蛮王孟获以击西川之南;诱使孙权,攻两川峡口;差遣孟达,西攻汉中;命令曹真,径出阳平关取西川,五路大军分别从五个方向杀奔而来,甚是厉害。后主大惊,众臣惊慌,可诸葛亮蛰伏不出,在府里小池边,独倚竹仗观鱼,就在这波澜不惊之中,尽将敌兵退去。正是:观鱼时,胸藏雄兵百万;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气定神闲,运筹帷幄。五十万大军,四面夹攻,五路并进,胜券似乎在握,司马懿洋洋自得,“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此等军情火烧眉毛,可“丞相不知为何,数日不出视事”,蜀汉朝廷乱成一锅粥。可丞相府里,却风轻云淡,孔明悠闲自在。后主心中有点窝火,话中带有质问,“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不曾想,孔明却哈哈大笑,五路兵中,臣已退去了四路,“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陛下何必忧乎?”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就是诸葛亮!
摸透敌情,一敌一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至理名言。诸葛亮将敌手可谓研究透了,采取了一敌一策的办法,将进犯之敌,一一破解。“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便派马超迎敌,羌兵见了马超,不战自退;南蛮孟获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让魏延设置疑兵,将蛮兵吓退回洞去了;降将孟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让人仿李严亲笔修书至孟达,使孟达“忽然染病不能行”;曹真出兵阳平关,派赵子龙据住各处险道,果然“一将守关,万夫莫开”,不能取胜而回。只东吴一路,“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须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这样,对症下药,一敌一策,针针见血,策策见效,进攻之敌,一场战争大火,顿时化为乌有。
软硬结合,事半功倍。诸葛亮智退四路进犯之敌,既有硬的一手,蜀汉“五虎大将”中,剩下两位赵云、马超悉数出场,扼守重要关口;魏延也是著名战将,派往南面拒敌南蛮;为了保险起见,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软的一手也发挥到极致,利用马超在羌人中的威望,震慑轲比能;令魏延设置疑兵,左出右入,右出左入,虚虚实实,让孟获摸不着头脑,不敢轻进;利用李严与孟达感情深厚,致书孟达,慢其军心。退东吴之兵,更是充分运用软的一手,经过深思熟虑,派遣能言善辩且胆量过人的邓芝前往东吴,重修旧好,化敌为友。邓芝出使东吴,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不辱使命,既晓以利害,又临危不惧,甚至准备跳下孙权为他预备的油锅,展现出强硬和决绝的一面,迫使孙权转变态度,将邓芝“请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下定决心与蜀主连和,并派出自己的使节张温,“同邓芝入川通好”。至此,曹丕拼凑起来的五路大军,在诸葛亮举重若轻、淡定从容应对中,迅速土崩瓦解。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企业竞争,毕竟不同于打仗,恶性竞争,两败俱伤;诋毁别人,伤害自己;造谣生事,反受其咎;胡搅蛮缠,名誉扫地;不择手段,报应神速;粗心大意,一败涂地。在市场经济汪洋大海中,面对来自国内国外两个竞争,公司遵守法纪,谨守规则,坚守诚信,尊重对手,修炼自己,注重策略,讲究艺术,悉心运筹,在竞争中砥砺自己,就能赢得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壮大。(作者系江西证监局前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