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不同鱼” 让消费者“犯晕”

2015-11-05 09:18 扬子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同名不同鱼” 让消费者“犯晕”

在温州陈先生遇到的案例中,饭店老板坚持称他们售卖的是货真价实的大马哈鱼,只不过品种是东北的“花马哈鱼”。市民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名字看起来很像,吃起来却大不同的情况,让人犯晕。

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院长阎斌伦教授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分清这些名称繁多鱼的确比较困难。从名称上说,同样一种鱼,在不同地域叫法不同。比如在中国老百姓印象里大马哈鱼和三文鱼不是一个概念,但有的地方也管三文鱼叫大马哈鱼。这是为什么呢?阎斌伦教授解释说,我们餐桌上的三文鱼特指从北欧进口的鲑鱼,而大马哈鱼指黑龙江产的溯河性鱼类,也属于鲑鱼的一种。所以在有些地方容易被“弄混”。

还有很多妈妈爱做给宝宝吃的鳕鱼,特指的是价格昂贵的银鳕鱼。实际上,鳕鱼的种类繁多。百度百科解释,纯正鳕鱼指鳕属鱼类,分为大西洋鳕鱼、格陵兰鳕鱼和太平洋鳕鱼。鳕形目下有鳕科,通常的鳕鱼的概念扩大到鳕科鱼类,有50多种。鳕鱼是这类鱼的“中文学名”。而且鳕鱼进口时通常去头去尾,切块冷冻,如此一来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还有老百姓喜欢的“基围虾”,其实指的是脚有着明显的白色条纹,扇形尾部是彩色的对虾。但实际上,市面上常有用对虾、罗氏虾冒充“基围虾”的现象。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