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10月29日讯 “未来五到十年,绿色金融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信贷、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将成为主流。”安永大中华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唐嘉欣10月28日在北京表示,绿色债券预计在2016年会迅速发展,全球发债总额将超过千亿美元。
唐嘉欣是在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联合举办的绿色债券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在会上详细分析了绿色债券等金融创新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的驱动因素,“十三五”期间,绿色金融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转型的动力源泉。“在此大框架下,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将蓬勃发展。”
根据安永的研究发现,为了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绿色产业每年的投资总额将达2.9万亿元人民币。
“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既可以满足发行方融资需求及可持续发展,又可以满足投资方积极致力于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双赢手段,不断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尤其是继发达国家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使得绿色债券将在全球范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唐嘉欣说。
与传统债券相比,绿色债券要求募集的资金一般投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水处理、低碳交通、节能建筑、土地利用以及气候变化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就全球市场而言,自2007年第一支绿色债券发行以来,截至2015年9月底,全球总共发行绿色债券497只。而且发行量逐年递增,在2013年之后出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365.9亿美元,2015年截至9月发行总额已达256.3亿美元。
在国内,今年7月,金风科技在香港发行了首单中资企业绿色债券,3亿三年期美元绿债,息率为2.50%信用增强债券,债券的发售价为债券本金额的99.562%。依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大部分绿色债券比同期发行的同类型债券票面利率更低。
唐嘉欣认为,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中长期的绿色项目周期相匹配,能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同时还可以成为主动负债工具,改变商业银行存款仍占绝对比重的被动负债局面,降低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研讨会上表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在绿色债券面临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配合绿色债券的发行,统一规范发债流程,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推进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同时起草绿色债券相关的指导性意见,会在近期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