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畔,当市民漫步走入“五湖一线”绿色生态发展带,处处宛如南方水乡。曾经的永定河畔处处皆是“垃圾污水坑”,近年来经过生态修复,已成为人、水、绿共享的开放式河道生态公园,每天可为4万人提供绿色运动休闲空间。
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从规划编制单位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从更大的视野看,一份着眼京津冀大背景的、全新的《永定河全流域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规划》目前正在调研和编制中。“永定河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生态发展主轴。2022年冬奥会、2019年世园会、北京的新机场新航城……永定河贯穿三大重要节点,而新规划对这些重大活动、重大项目起到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作用。”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培斌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特色
一段一规划
刘培斌说,永定河全长747公里,虽然不是很长,但历经若干地形地貌带,一路绵延经过高原区、山丘区、平原区、滨海区,有很强的代表性。
据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所工程师高晓薇介绍,官厅以上属高原段,幽州到三家店属山峡段,三家店到天津屈家店属平原段,屈家店到入海口属滨海段,每一段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目前已开展前期科研工作,调研每一段的生态特点,存在的问题,重点恢复哪方面生态河流功能,需采取什么生态修复措施和水资源保障措施。
据介绍,目前规划报告正在编制中,初步方案和思路已得到市发改委、市水务局认可;今年底将提交初步规划研究报告。
节点
新造“白洋淀”
新规划将对2022年冬奥会、2019年延庆世园会、新航城建设等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起到生态环境支撑作用。未来,规划在官厅水库入库区和新机场区域建设两大片湿地。
刘培斌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永定河全流域规划的“节点”。他透露,根据新的规划,拟在张家口、怀来一线的高原区建设大型森林带;在官厅水库入库区域建设大型人造湿地,具体位置初步选在洋河、桑干河汇合口,至官厅水库入库口;在官厅水库周边规划生态修复工程和库滨带工程,该项工程与冬奥会衔接,为冬奥会提供服务和支持;另外还要进行官厅水库水质修复,维护官厅水库达到二类水质目标;在延庆世园会区域规划,建设南线和北线循环湿地,可起到水质保护和景观的双重效果,并建设相应的水源循环保障工程;在下游段新机场附近的大兴、固安、天堂河一线,再造一个规模相仿的“白洋淀”(湿地系统),以充分挖掘永定河的生态功能。
高晓薇说,规划中流域上游区的水源保障,将侧重考虑白河堡水库的调水工程,冬奥场馆的生活用水和造滑雪道的用水,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划。
访谈
新规划让“五湖一线”变活
记者:永定河全流域规划和此前的永定河(北京城市段)生态走廊规划有什么不同?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杨毅:之前永定河的生态走廊规划只考虑了北京境内的功能恢复,没考虑到现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现在全局考虑:河北上游的生态修复,将对北京有益,主要是采取生态措施来涵养保护水源;北京区段的措施则要考虑下游河北和天津的效益,目前,永定河依然面临无水境地,北京境内的生态补水工程将给下游带去更多水资源。
此外,以前的规划限于现有资源,水源以高品质再生水为主,虽然形成一些水面,但目前的“五湖一线”还不是“活水”;南水进京后,水源保障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新规划更侧重于新水资源的增加和补给,还补当代人超采地下水的欠账,是永定河地表、地下的立体修复。简单来说,原来的规划是看得见的东西,新规划则是更实质化的改造,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
记者:在永定河生态修复中,我们需要面对一些什么样的技术问题?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培斌:在永定河的生态修复中,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技术和管理问题:永定河的生态功能定位是什么,修复到什么程度为宜?多年来永定河出现生态退化,退化机制是什么?只有弄清退化机制,才能使修复工作有的放矢;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与防洪工程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生态工程的设计标准如何确定?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值不值?生态修复后,将产生多大的生态服务增值?永定河的生态需求量多大?生态水源从哪里来?在北方缺水地区以再生水作为河湖生态水源,如何确保生态水源和地下水安全?永定河减渗对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的影响,以及永定河的长效化建设与管理机制和永定河文化传承等。
探访
“污水坑”变身生态公园
跟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走入永定河“五湖一线”的门城湖、莲石湖、园博湖,不像是采访,反而是一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心情愉悦的永定河畔的旅行,设计师宛如世间最佳的“导游”。
永定河“五湖一线”工程将水景观融入设计之中,由此,原来的“垃圾污水坑”变作人、水、绿共享的开放式河道生态公园。
在门城湖主景区,冲积扇形状的设计,田野肌理的景观语言,表达的是永定河作为北京母亲河这一思乡情怀;石硪、石夯的景观则让人怀想永定河自古以来的治水史。
在莲石湖,落差4米的梯级跌水,营造出活泼灵动的水景观。“中国最美的大地艺术是田,就像云南、广西的美丽梯田。”在邓卓智的眼里,永定河里也有“田”,这些跌水就是永定河里最美丽的“田”。夏天时,人们在“田野”里戏水、捉鱼,而跌水的边沿如同田埂,人们可以踏水而行,宛如“水上飞”。
在“五湖一线”,很少会看见大水面、大草坪、大广场,也没有直不愣登的一条河。有的是织锦一般的溪流交织、蜿蜒回肠,似将南方水乡搬到了京城;有的是门头沟盛产的荆条,坚忍不拔地攀住脚下的土地;有的是遍地绚烂的波斯菊,还有在墙里坚韧生长的柳树,奇妙地形成为天然的林荫停车位;有的是淹没脚下路的花儿,令人恍然间以为一脚踏上了草原。这些设计都出自邓卓智的手笔。
“三年前我插的柳枝,只有筷子那么长,现在她们3岁了,高6米,直径10公分。”在门头沟门城湖的永定河右岸坡脚,邓卓智欣赏着自己三年前种下的柳树,这些对固岸固坡作用特别大的植物,在秋日的永定河畔,随风依依。
本版撰文北京晨报记者王海亮本版供图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